2021年,安徽95岁老人接到电话:“叶老师,您还活着啊?”老人气得脸红脖子粗:“为什么我不能活着?”哪料,接下来对方一句话让他泪流满面。 “叶老师,我太高兴您还活着了,只是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叶老师您别觉得我冒犯……” 电话里的人赶忙解释,原来他曾是叶连平的一个学生,上回听到叶老师的消息,叶连平因为病发被送进医院,这位学生误以为没来得及见到叶老师最后一面。 “叶老师您没有子女,我们这些学生就是您的子女,我想以后给您送终,将您的骨灰安葬在这里。” 听罢学生的话,叶连平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自己桃李满天下,只希望把这些农村孩子送出去,让他们见识更高更远的世界,至于自己的身后事,叶连平没有多大的期望。 死后不过一抔黄土,葬在哪里有什么重要的,叶连平早就想好了,他要把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 “你有心了,别担心我的事,到时候我把遗体捐献出去,死后也能发挥价值。” 即使对叶老师的品行十分佩服,这样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还是让叶连平的学生自愧不如,叶老师胸怀天下,无论何时聆听叶老师的教导,都让这些学生受益良多。 这位学生不禁想到多年前,他还是个懵懂的留守儿童,是叶连平给像这样的孩子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叶连平并不是个专职老师,因为父亲在大使馆做杂工,叶连平学到了一口流利的英语,后来跟人一起开办夜校,给群众扫盲。 从夜校出来后,叶连平做工人,在生产队干活,就这样忙忙碌碌过了半辈子,当时他刚好辗转来到安徽卜陈镇工作。 镇上除了老人就是留守儿童,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一间学校连老师都凑不齐,刚满50岁叶连平干活有些力不从心,但是流利的英语在当地却是稀罕的技能。 叶连平就这样成为卜陈学校的一名老师,学校里十分冷清,那些留守儿童无法安心学习,就连面临中考的毕业班学生,有一半都整天在外游荡。 见到这种状况,叶连平当老师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学生一个个“抓”回来,他一家一家人拜访,劝说孩子重回课堂学习。 48个孩子,叶连平跑了45天,终于让他们坐满了课堂,可是一开课,叶连平又犯愁,这些孩子不要说去中考了,就是读读课本都困难。 学不会就得补课,但是学校条件简陋,不允许也没有条件组织晚自习,叶连平不服输,提着马灯,把住的近的学生分成小组,自己一组一组过去补习。 靠着这样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叶连平把学生带成全镇成绩最好的班级,将那些放弃希望、放任自流的孩子,从失学边缘拯救了回来。 就这样为了农村教育,叶连平在简陋的讲台上站了十几年。为了激发这群留守孩子的学习兴趣,叶连平带着学生勤工俭学,把自己的工资拿出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给学生们买书。 他不仅要让学生成为有知识的人,还教导学生成为有价值的人,他的教学不局限于课本,经常带着学生去参加公益慈善活动。 叶连平的教学成果有口皆碑,不仅是卜陈镇,周边其他乡镇的家庭也慕名而来,将自家孩子放心交给叶连平。 十几年下来,学校逐渐壮大,孩子们茁壮成长,叶连平熬白了头发,1991年,叶连平光荣退休,可是他教学的热情却没有熄灭。 有许多留守儿童基础薄弱,上了中学也跟不上,叶连平把自己家腾出来,创办留守未成年之家,免费为孩子辅导英语。 他还抽空给各个小学代课,收到的工资都捐给了学校更新设施,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抠门”的叶老师特别大方,出去连矿泉水都不舍得买,但是会带学生去城里专业医院配眼镜。 严厉的叶老师又特别关爱学生,课堂上一丝不苟,骑着自行车跑遍所有学生家中家访。 甚至在工作到晕倒的时候,叶连平也坚持给孩子们上完课再去住院,“我的病没大碍,学生们的课耽误不了。” 这样的叶老师孑然一身,全身心奉献给了乡村教育,他的满足很简单,看到学生们在外敢于说一句英语,这样就足够了。 参考资料:叶连平:为了留守儿童,他和时间赛跑了20年2021年02月21日来源:光明日报
2021年,安徽95岁老人接到电话:“叶老师,您还活着啊?”老人气得脸红脖子粗:
老阿七说史
2025-04-15 19:24:25
0
阅读: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