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人格真的不需要恋人吗?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一生都在热烈地追寻爱情。可若他是回避型人格,这追寻恐怕会变成拼命逃离。
回避型人格的人,就像一只受惊的蜗牛,一有风吹草动,就立刻缩回自己的壳里。他们渴望爱,却又在爱靠近时恐惧、逃避 。别人的热情,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种负担。
每一段亲密关系的推进,都像是在挑战他们内心的极限。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恋人,只是他们的爱被层层包裹,藏在内心深处。
夏目漱石曾把“我爱你”翻译为“今晚月色真美” ,委婉而含蓄。回避型人格的人表达爱意或许也是如此,没有热烈的告白,只有在不经意间流露的关心。
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足够耐心、温柔的恋人。
就像杨绛先生与钱钟书先生的爱情,杨绛懂钱钟书的孩子气,包容他生活中的“痴气”。面对回避型人格的恋人,需要用理解和包容为他们筑起一道安全的港湾,让他们在爱里慢慢放下防备,勇敢地迈出靠近的脚步。
回避型人格不是不需要恋人,而是需要一个能读懂他们内心,愿意陪他们在爱的路上慢慢成长的人。在爱与被爱里,他们也能学会拥抱温暖,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