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伦“中国不抛美债”论背后:美国真急了!
4月14日前财长耶伦在卸任后首次公开表态,即抛出一枚“深水炸弹”:“中国不会抛售美债,因为这对他们自己更不利。”这番言论迅速引发全球震动——毕竟中国作为美债第二大持有国,其动向被视为美债市场的“风向标”。
如近期10年期、30年期美债收益率飙升,迫使特朗普暂缓90天对75国关税事件,刚开始市场就疯狂猜疑是否中国抛售?直到后来美国自己公布详细数据,发现是日本农林银行下一家基金高杠杆操作暴露,不得不出售美债补仓所致,才暂时稳定下来。
但中美关税战的紧张气氛,“抛售美债”一直是悬在美国头上的一把剑。现在耶伦这个敏感时刻站出来发布这种“安抚市场”的表态,出于什么目的呢?
一是美债市场惊现“死亡螺旋”信任危机,美国怕了。
当前美债正面临“双杀”困境:
1. 国内抛售潮: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引发通胀失控,美联储被迫维持高利率,导致美债收益率飙升(1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5%),价格暴跌。仅2025年一季度,美国养老基金、对冲基金就抛售超1200亿美元美债。
2. 国际信任崩塌:全球央行加速“去美元化”,2024年第四季度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跌破55%,创30年新低。德国、日本等传统盟友甚至开始用人民币结算部分贸易。
致命矛盾:美国需要发新债还旧债(2025年到期债务达9.2万亿美元,6月到期6.5万亿美元),但市场买盘锐减。若中美两大“接盘侠”同时撤离,美债收益率可能飙升至8%-10%,引发全球性债务危机——这正是耶伦声称“中国不会抛售”的潜台词:美国需要中国继续为其债务融资。
其实这也是特朗普关税战核心目标。
二、耶伦再次绑架中国,有三大战略意图 。
1. 稳定市场情绪,阻止恐慌性抛售 耶伦强调“中国不会抛售”,本质是制造“安全假象”。她声称中国抛售会导致“人民币升值、美债市场崩溃、损害中国利益”,实则是用“相互绑架”逻辑绑架中国:“你抛了,你自己也受伤”。这种话术与2008年美国逼迫中国购买两房债券如出一辙。
2. 转移矛盾焦点,掩盖政策失误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被萨默斯批为“经济自残”,导致美国通胀居高不下。耶伦将问题归咎于“市场对政策信心下降”,实则是为白宫的贸易保护主义甩锅。她甚至暗示:“中国若抛售,等于承认自己是美债市场崩盘的推手”——将中国置于道德高地,掩盖美国财政纪律崩坏的真相。
3. 捍卫美元霸权,遏制去美元化浪潮 美元当前正遭遇“信任危机”: - 俄罗斯、伊朗等国加速抛售美债,改用黄金、人民币结算; - 东盟拟建立“本地货币结算系统”(LCS),减少对美元依赖; - 欧盟计划对美科技巨头征税,挑战美元金融霸权。
耶伦的言论是美元霸权的“最后哀嚎”:通过绑定中国利益,试图阻止全球资金流向非美资产。这与前两天美债、美股、美元股债汇三杀后,美联储立即放风下场干预,是一个道理。
那么耶伦及其同伙的图谋会得逞吗?
“中国不会抛售美债”到“关税无害论”,美国政客的言论越来越像“狼来了”,一步一步的在透支美国为数不多的信誉。对全球投资者而言,重新评估“美元资产”,已经不是要不要,而是必须快速止损的问题?
本质上耶伦的言论,其实还是17年前“救美国就是救中国”的翻版,可面对美国“绑架”和霸凌,现在中国已不是17年前的中国,不会再为一个毫无信誉,专背刺恩人的强盗埋单(2008年救美国,2009年奥巴马即大搞重返亚太遏制中国)。所以持续减持美债(2022-2024年累计减持超4000亿美元),才是送给耶伦的答案:“救美国就是救自己”已成过去式。
不只是如此,中国还在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2025年3月与沙特、巴西等资源国达成本币结算协议,减少对美元需求。 如 4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重磅消息,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系统将全面与东盟十国和中东六国实现连接。。这一突破性进展意味着全球高达38%的贸易额将绕过美元主导的SWIFT系统,标志着“数字人民币时刻”的正式来临。《经济学人》将其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2.0前哨之战”。
美国那种既要又要、还要羞辱他国的霸凌做法,不仅不会挽救末日美国,反而是给它踩了一脚油门。耶伦这种裱糊墙想给特朗普“擦屁股”,只不过也把自己带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