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国学大师钱穆出走香港,连妻儿老小也顾不上,就独自离开了家乡,儿子因父

蜀山史道道 2025-04-16 00:27:02

1949年,国学大师钱穆出走香港,连妻儿老小也顾不上,就独自离开了家乡,儿子因父亲的做法愤恨不已,直接改名换姓。

回顾钱穆的一生,他的一辈子似乎都一直在干一件事情,那就是逆流而上,每一次他选择的方向和心中的坚持都与主流方向背道而驰。当时清政府在签订马关条约之后,整个国家和民族都陷入了一瞬间的迷茫。

因为之前很多人都一直以为依靠洋务运动能够重新站起来,但是光是和日本一个接触,就导致整个洋务运动的失败,并且还被迫签署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这也反映了洋务运动并不能真正的挽救当时的清政府。

因此很多人都在探寻新的方法,究竟怎么做或者是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够救中国,直到后来被外国人打开国门之后,许多人都找到了追求的方向,那就是学新,而这个新指的就是新的文化,特指西方的文化。

因为很多人都看到了西方国家的强大,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人似乎都开始疯狂的追求学习西方的文化,把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完全抛弃。似乎每一个人都在迫不及待的学习西方文化,只要慢了好像就抬不起头一样。

而如果这时候有人还在坚持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那么注定会遭到所有人的鄙视。很多人都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视作为老掉牙的东西,或者是早就应该被抛弃的旧思想,似乎在一瞬间所有人都开始学习西方。

如果有人从国外留学回来,就会被奉为新学的代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学习西方的知识和文化。随着慢慢的演变,这些年轻人不光是要学习西方的文化,同时他们还不断的抨击中国的传统文化。

因为在他们的理解当中,既然要学习新的文化,肯定要抛弃和抨击旧文化,所以批评旧文化就是学习新文化。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继续学习旧文化的人自然就不会好过,这其中的代表就是钱穆。

虽然周围的所有人似乎都在努力的学习新文化,而钱穆自己却依然在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当其他人都在向前走的时候,钱穆却一直停滞不前,在其中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他都一直是一个小学教师。

直到后来进入到北大,才算是真正的出彩,不过这时候的他依然不被主流所承认,甚至在后来还遭到了朋友的背刺。当时很多学生都群情激愤,想要报名参军上战场,但是却被钱穆给拦了下来。

钱穆并不是想要阻拦众人的爱国情感,而是觉得学生更应该在学校学习,将来用自己学到的所长去报效国家,而不是一味的冲锋陷阵,但是这件消息被传出来之后,引得众人不满和不解,甚至就连他的多年好友闻一多也宣布和他断绝关系。

除了朋友的背刺之外,当时的主流文人对钱穆都不感冒,例如当时傅斯年就表示从来不看钱穆的文章,从傅斯年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当时大多数人对于钱穆的态度。其实这还不是最深的误解,最深的一次误解是1949年。

当时伟人写了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当中,将钱穆和傅斯年以及胡适三个人并列在一起,对他们有了一个统一的定义顽固不化,后来给他们三个人还有了一个更加统一并且明确的定义,国民党的走狗。

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钱穆难以理解,他想不明白为什么会给自己扣上这么一个帽子,其实在当时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钱穆一直是守旧派,所以自然就被其他人认为钱穆的内心肯定更加偏向于旧的思想和旧的阶级,例如地主和封建社会。

在1949年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钱穆感觉到非常的迷茫,他不知道该何去何从。面对众人的不解,最终他下定决心要去香港。因为在当下的情况当中,不管是留在大陆还是前往台湾,似乎都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后来众人每当提到钱穆名字的时候,都是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被很多人尊称为国学大师,他身上的名头非常多。当得知钱穆离世的时候,众人又深感惋惜,但是在当时真正理解钱穆的又有几个。

0 阅读:65

猜你喜欢

蜀山史道道

蜀山史道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