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陨落!”4月10日,中国卫星轨道设计师杨维廉,因病抢救无效在北京逝世,曾设

慕儿聊历史 2025-04-16 05:29:13

“巨星陨落!”4月10日,中国卫星轨道设计师杨维廉,因病抢救无效在北京逝世,曾设计嫦娥一号奔月轨道,将嫦娥一号使用寿命延长一年……   当84岁的杨维廉同志永远合上双眼时,天上的“嫦娥们”或许会集体调暗灯光致哀。这位用数学魔法为中国探月工程铺路的轨道设计师,留下了比月球环形山更深刻的印记。   时间倒回2001年,杨维廉同志被授予重大任务——国家要造嫦娥一号,但美俄的轨道专利费贵得离谱。面对地月引力交织的“三体迷局”,这位北大数学满分天才祭出独门绝技:把复杂轨道拆成地球段和月球段,层层校准。别人算三遍的公式,他嚼着茶叶梗就能验算正确。   按常规方案,嫦娥奔月要三次中途修正,但是在杨维廉同志的设计中,三次修正被取消了两次,卫星不仅少烧了40%燃料,还白赚一年使用寿命。俄罗斯专家要求复核数据,老爷子眼皮都不抬:“如果他们验证说有错,那也是他们错了!”事后三家国内权威单位同步验证,数字分毫不差。   在嫦娥一号团队中,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唯独对这位“倔老头”又爱又怕。方案论证会上,老杨能把黑板敲得咚咚响:“你不信任我!”让叶培建院士不得不解释:不是不信任你,只是我们是第一次,一定要小心为好。搞“背靠背”验证,结果三组人马的数据竟完全一致。   等到了嫦娥二号时代,杨维廉同志的徒弟们继承了他的“轨道魔术”,把奔月时间从15天压缩到7天。如今仰望星空,从嫦娥五号采样返回,到天问一号探火,那些跨越星际的中国轨迹里,都有着杨维廉同志的功劳。   据说老爷子办公室总备着三样法宝:磨出包浆的计算尺、画满星图的草稿纸、还有怼人专用的老花镜。而今斯人已逝,他设计的嫦娥轨道仍在深空静默中永恒,如同永不熄灭的航天火炬,照亮后来者的登天路。

0 阅读:56

猜你喜欢

慕儿聊历史

慕儿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