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河南今年发大水,百姓困苦不堪,今年的赋税就免除了吧。 田文镜:圣上体恤,实乃万民之福,我们河南今年好着呢,虽然有洪水,造成的影响并不大,河南全体士民感激圣上恩德,主动请缨承担纳税义务,臣代表河南民众向朝廷提出要求,今年河南仍按全额向朝廷缴税! 田文镜,字抑光,汉军正蓝旗出身,作为清朝雍正时期的三大模范督抚之一,年长于康熙八岁。早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田文镜通过纳捐获得监生资格,进入国子监学习。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21岁的田文镜以监生身份首次担任公职,成为福建长乐县的县丞。他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九年,直到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升任山西宁乡知县,此后又任职13年。在县级行政系统中累积了二十余年经验,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坚实基础。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43岁的田文镜获得晋升,成为易州知州,第二年调任吏部员外郎(从五品)。与他同期的李卫在29岁就通过捐赠获得了相同的职位,这显示了两人的社会地位和起点的巨大差异。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随着雍正登基,已61岁的田文镜开始受到新皇帝的重视。雍正元年(1723年),他被派往陕西华山进行祭告,回京后正值国防部军法局对地方报灾情况的辩论,田文镜的直言进谏得到了雍正的赞赏,由此获得了更多的政治任务和职务晋升的机会。 在雍正的三大模范督抚中,李卫主要在浙江,鄂尔泰在云贵,而田文镜的成就则主要在河南。雍正二年(1724年),田文镜被任命为河南布政使,数月后晋升为河南巡抚。他的治理风格以严厉而闻名,对底层潜规则深有研究,得以快速整顿吏治,有效推进了地方治安和经济的改善。 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江苏省遭遇严重水灾,造成了大规模的灾害。当时的江苏巡抚何天培,面对灾情的严峻,向朝廷紧急求援。雍正皇帝对此反应迅速,指示田文镜负责统筹救灾物资,调集山东、河南两省的粮食支援江苏。 田文镜在执行救援任务时提出了对地方习俗的考量,他担心河南的小米不适合江苏百姓的饮食习惯,可能会影响救灾效果。然而,在朝廷内部,大学士朱轼和张廷玉强调救灾的紧迫性,决定先解决饥饿问题,于是命令田文镜不得迟疑,尽快将小米运往江苏。 果不其然,小米到达江苏后,由于饮食习惯的差异,救灾效果并不理想。这一结果使田文镜感到非常委屈,他将实际情况上报给雍正,期望能获得理解。雍正对田文镜的处境感同身受,于是在他的奏折上做了慰问与支持的批示,这也是雍正第三次公开为田文镜辩护。 田文镜那时已年逾古稀,身体状况日益衰弱。年底,他以高龄和疾病为由请求辞官,希望能够退休归隐。雍正皇帝不忍心让一位忠诚的老臣离开官场,因此建议他先回京养病,待病情好转再做打算。田文镜回京后,病情并未好转,再次请求退休。雍正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允许他告老还乡。 田文镜回乡不久后便去世,这让雍正感到非常悲痛。他下令将田文镜葬在自己的陵寝泰陵附近,赐谥号“端肃”,表明了对其忠诚与贡献的高度评价。此外,为了让河南百姓永远记住这位模范督抚,雍正还将田文镜入祀河南贤良祠。这一系列举措,显示了雍正对田文镜个人品质与政绩的深切认可和尊重。 田文镜的政治生涯是典型的官场老手形象,他不仅以能力和政绩为自己争光,同时也是一位精于自保和政治操作的官员。尤其是在与李绂的政治斗争中,他巧妙地将对手的攻击转化为自己的政治资本,这一切都得益于他对雍正皇帝性格和政治喜好的深刻理解。 在清朝的政治舞台上,田文镜的生涯堪称一段传奇。他的成功不仅仅源于个人才能和机遇,更在于遇到了能够赏识和利用这些才能的雍正皇帝。 《清史稿》对田文镜的评价极高,雍正皇帝亦对他的政绩表示满意。田文镜作为一名非科举出身的官员,如何凭借自身的才干和雍正的信任,在晚年获得显赫一生的机会,成为清朝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在治理河南期间,田文镜的铁腕政策和对农业的关注显著提升了地方的生产力和财政收入,从而进一步巩固了他在政治上的成就。
雍正:河南今年发大水,百姓困苦不堪,今年的赋税就免除了吧。 田文镜:圣上体恤,实
墟史往事
2025-04-16 09:12:06
0
阅读: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