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在上音的食堂里,钢琴系的一个漂亮女孩指着打扮寒酸的瘦弱男孩问打菜阿姨:“这人是叫廖昌永吗?阿姨笑了笑,回答说:“是啊!这个小伙子就是廖昌永。”廖昌永来自农村,7岁时候,爸爸突发疾病离世,家一下子就“垮”了,母亲一个人费力的把廖昌永姐弟拉扯大。 信源:搜狐娱乐 :廖昌永_岳父母当年不嫌我穷小子,如今功成名就把他们当亲生父母 一个老旧的收音机,里面传出激昂澎湃的《我的太阳》。让人没想到的是,这首歌竟然改变了山区少年廖昌永的人生。 或许你知道他如今是享誉世界的歌唱家,被誉为“亚洲第一男中音”,但他也曾经为了节省二十元车费,光着脚在上海的倾盆大雨里,奋力奔跑,只为了追逐他的音乐梦想,踏入艺术的殿堂。 1968年,廖昌永在四川成都郫县的农村出生,父母家境普通,却盼来了这个儿子。日子不算富裕,但一家人在村里过得还可以,廖昌永和三个姐姐的乖巧懂事也让邻居们羡慕。 可是,7岁那年,父亲生病去世,整个家一下子陷入困境,廖家的生活也变得艰难,在邻居面前也不再风光。 小时候的廖昌永,早早明白了要帮妈妈干活,瘦小的他承担起了家里的太多事情。他的童年没什么快乐,唯一能让他感到安慰的,就是村里广播里放的音乐,尤其是多明戈唱的《我的太阳》。这首歌在他心里种下了对音乐的喜爱,也让他和村里其他爱玩的孩子不太一样。 高中时,廖昌永在郫县学校的歌唱比赛中,凭借清澈的嗓音脱颖而出,这次经历在他心中种下了音乐的梦想。经班主任介绍,他有机会认识了四川歌舞剧院的周维民老师。 周老师非常有眼光,觉得廖昌永有潜力,不但不收学费,还主动承担他的交通费用,用心培养这个来自山区、有音乐天赋的年轻人。 廖昌永非常看重这个难得的机会,每天骑自行车奔波在郫县和成都之间,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1988年,廖昌永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当年成都只有他一人考取这所名校。刚到上海,他被大城市的繁华景象深深吸引,同时也感到生活并不容易。 为了节省开支,他经常冒着雨光着脚走到学校,在食堂吃饭总是等大家都打完饭才去,而且只买最便宜的菜,同学们聚会也舍不得参加。 在上海音乐学院,他发现同学们个个身怀绝技,让他深感自己与他们水平相差甚远。同时,他也更真切地意识到,经济上的拮据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不便,还有心理上的落差。 但是,这些困难并没有让他一蹶不振,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他更加刻苦地钻研音乐,因为他明白,音乐是他改变命运、实现梦想的唯一希望 在上海音乐学院,廖昌永跟着罗巍和周小燕两位老师学习。罗巍老师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教起,帮他把音乐底子打牢;周小燕老师则非常严格,在音乐修养和艺术道德方面都对他要求很高。 廖昌永像海绵吸水一样努力学习音乐知识,进步飞快,入学时成绩垫底,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跃居前列。 生活压力大,他不得不去打工挣钱来贴补家用。恰巧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王嘉,一个彻底改变了他命运的女孩。 王嘉家境好,是学钢琴的。她特别欣赏廖昌永的音乐才华和刻苦精神。于是,她暗地里帮助廖昌永,经常给他送些好吃的,让他“多吃点肉”,但一直没让廖昌永知道是谁在帮助他。 廖昌永以为是老师在关心他,所以学习更加努力了。后来,王嘉和廖昌永的接触越来越多,彼此间都产生了感情,最后他们幸福地在一起了。 廖昌永结婚后才知道,原来当年默默帮助他的恩人就是王嘉。王嘉的父母也很喜欢廖昌永,没有因为他的家庭背景而瞧不起他,反而给了他很大的支持和鼓励。 婚后,王嘉始终支持廖昌永的事业,无论风雨无阻。 廖昌永成名后,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乡的母亲。他提出想将母亲接来同住,王嘉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王嘉不仅细心照顾婆婆的饮食起居,还学会了打胰岛素,让廖昌永在外演出时无后顾之忧。婆媳二人共同生活,关系融洽。 廖昌永对妻子的付出充满感激,他将王嘉视为自己成功路上的重要支持者。廖昌永对岳父母的感恩之情,化作无数行动,他为他们购买了房子,将他们当作亲生父母对待。 如今,廖昌永和王嘉的家庭生活幸福美满,他们共同抚养女儿,享受着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同时,他音乐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在国际上拿了很多奖。出了名之后,他一直记得最初的想法,回报社会,帮助家人,感谢老师。他还放弃了在国外舒适的生活,选择回到中国发展,努力让更多人喜欢美声。 他现在是世界知名的歌唱家,也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院长,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来自大山。他的歌声里充满了对故乡深深的热爱,对音乐梦想的坚持,还有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体会,真挚动人。
1989年,在上音的食堂里,钢琴系的一个漂亮女孩指着打扮寒酸的瘦弱男孩问打菜阿姨
酷炫青春风飞扬
2025-04-16 11:03:0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