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问王一博:“你会不会积极响应国家三胎号召,成为三个孩子的父亲?”王一博不假思索就说:“两个吧,三个太多了,反正得有一个儿子。” 王一博这番话一出,立刻掀起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甚至有人觉得他是在“重男轻女”或者“歧视女性”。 话说回来,他的意思本来是想表达自己对儿子的一些期待,像是培养一些“硬核”兴趣爱好,比如摩托车、滑雪、滑板这些“男性化”的项目。 但话一出口,有些网友立刻就把它放大,觉得他对女儿的期待似乎就没那么高,甚至觉得他好像默认了“儿子才是重点”,忽略了对女儿的关照。 说实话,很多父母都想给孩子提供一些自己喜爱的兴趣,而摩托车、滑雪、滑板这类项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更容易和男性气质挂钩。 这不单单是王一博的个人选择,很多家庭里,父母都会自然地为儿子选择更“阳刚”的项目,而为女儿则选择一些偏文艺、柔和的活动,比如跳舞、画画等。 所以他这一句话,其实暴露了一个广泛存在的问题:很多家长在无意识中,给了男孩和女孩不同的成长空间和期待,这种思维方式甚至影响到孩子的性别认同和社会角色的构建。 当然,也有网友认为王一博并没有恶意,可能他只是从自己成长的经验出发,觉得男孩的兴趣爱好适合这些更“刺激”的活动,然而不知不觉中,却传递了一种不自觉的性别期待。 这种时候,很多人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说的“话”,可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别人对性别的看法。 其实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像摩托车、滑雪这类活动,是不是就一定属于“男性”领域?按理说,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只要喜欢,完全可以一起去玩、去学习,没必要局限性别。 但文化上,男性似乎天生就要走“冒险”的路线,而女性则被默认要偏向柔和的方向。 所以,王一博的这句话,虽然他并没有恶意,但却给了人一种“男孩有无限可能,女孩要有特定框架”的印象,这不禁让人对他是否有性别刻板印象产生了疑问。 说到底,王一博的这番话只是社会性别观念下的一小部分缩影,而这种观念的根源早已在很多家庭、学校甚至整个社会中扎根了很久。 真正的问题是,能不能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步让大家意识到,男女没有所谓的“天生角色”,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兴趣和人生道路,而不受性别限制。 所以,王一博的这番话其实值得反思,不仅仅是对一个公众人物的言辞,更是对整个社会对于性别观念的一次提醒。我们每个人都该意识到,不管是家长、还是公众人物,都有责任在言行中去塑造一个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环境,让孩子们能够无畏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不是被性别观念所左右。
主持人问王一博:“你会不会积极响应国家三胎号召,成为三个孩子的父亲?”王一博不假
甜心萌熊仔
2025-04-16 11:56:35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