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瑞战死后的第十九年,乾隆终于见到了当年与明瑞一同突围的穆克登阿。乾隆向穆克登阿

贺军说科技 2025-04-16 13:17:24

明瑞战死后的第十九年,乾隆终于见到了当年与明瑞一同突围的穆克登阿。乾隆向穆克登阿询问,当年明瑞为何执意选择断后。 要说明瑞,得从他的家世说起。他出身于富察氏这一满洲八大姓之一的家族,这个家族自清朝建立以来就以忠诚和英勇著称。早在康熙年间,富察氏的族人,比如富清、拉布敦等,在平定叛乱时总是冲在最前沿,最终壮烈牺牲,为家族树立了辉煌的声誉。到了乾隆年间,富察氏更是声势显赫,明瑞的叔父傅恒身兼军机大臣,家里那股尚武的精神从小就深深植根于每个孩子的心中。富察家的小孩们四五岁就得开始学习骑马和拉弓,冬天在寒风中训练,夏天在烈日下操练,院子里常常能听到兵器撞击的声音。 明瑞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他的父亲富文是承恩公,家里既有浓厚的书香气息,又透着一股刀剑的豪气。富文亲自教他练习刀剑,小明瑞常常在院子里对着木桩猛练,汗水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四周满是飞舞的木屑。进入八旗官学后,不仅武艺上佳,他还特别喜欢研究兵法,一有不懂的地方,就缠着老师询问。一到考核的时候,他的箭术和马术总是名列前茅。乾隆二十年,父亲去世后,才二十出头的明瑞接过爵位,先是在祠堂前祭拜祖先,然后拿到了印信。从那天起,他更加努力,训练和公务两手抓,丝毫不松懈。 明瑞的战场经历是从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那会儿开始的。当时他年轻大胆,带着骑兵冲锋上阵,敌人那边尘土飞扬。他站在高处指挥,合理分兵包抄,结果把叛军打得大败而逃。乾隆对此很是看重,特意在养心殿赐给他锦袍,赞他是少年英才。后来,他升职当上了正黄旗汉军都统,紧接着调往伊犁任将军。在边疆,他骑马巡逻,面对风沙也不怕,不仅砌工事、守防线,还将地盘管理得稳稳当当。这些经历,让他从一个贵族少爷,一步步成长为清军中的著名将领,为今后的艰难战斗积累了不小的底气。 再说说征缅之战,这场仗真的是够呛。缅甸那地方,热得就像蒸笼,湿气重得让人喘不过气,丛林里的路也难走得很。清军从远道而来,水土不服,得病的人一大堆,粮食和弹药更是时常跟不上。前阵子带队的刘藻、杨应琚一个接一个倒下,刘藻撑不住选择自尽,杨应琚则是打得一塌糊涂,被赐死,这战事看着就没希望了。到了乾隆三十二年,实在没辙,朝廷只好把明瑞推了出来,让他当上云贵总督兼兵部尚书,去处理这烂摊子。 明瑞上任之后,真是个有眼光的人。他很快就看出清军之前的混乱毛病,立马变换了策略,将部队分成三路,准备多点出击,狠狠撕开缅军的防线。这招还算灵,到了乾隆三十二年十一月,清军在勐卯大获全胜,干掉了两千多敌人,士气那叫一个高涨。不过,战场上变幻莫测,就像翻书一样快,缅军一受伤就调兵遣将卷土重来。到了乾隆三十三年正月,清军被围得死死的,粮草也告罄,补给完全断了,情况糟糕至极。 这个时候,突围成了唯一的选择。明瑞果断决定亲自带着精锐部队断后,让主力先撤。他心里清楚,若是缅军追上来,大家都得面临灭顶之灾。断后可不是轻松活儿,危险性极大,可他还是选择了自己上,带着最能打的手下迎敌,拼尽全力挡住了追兵。最后,尽管他没能活着回去,这一仗虽打得惨烈,但多亏了他,主力部队保住了不少性命。 断后其实就是为了给主力部队争取时间和空间,尤其是在面临敌军追击的情况下。这个选择并不轻松,意味着要把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中,面对敌人的攻击,牺牲自己的安全来保护其他人。在战斗中,能否成功断后,往往关系到整个队伍的生死存亡。所以下决心断后者,心里必须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决绝的信念。 明瑞为什么一定要自己断后呢?这个问题可以从好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从战略角度来看,断后是求生的重要一招。当时清军被困得相当艰难,而缅军的数量也让人心里打颤。如果没有人去牵制敌人,突围的队伍根本没法逃得了。明瑞带着精锐的兵马守住后方,能够多拖延一阵,给大部队争取出路。他亲自上阵,还能凭借自己的威望和胆气提升士气,激励手下奋战到底。 再说说明瑞自己的情况。他从小在富察家长大,脑子里早就嵌入了忠烈这个概念。富察氏的男儿们,一直以来都觉得要为朝廷效劳,这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心相信的。明瑞身上那股狠劲,让他觉得自己是家族的代表,必须在战场上拼尽全力。他在伊犁、平叛乱的时候,一向是这种脾气,关键时刻绝不含糊。对他来说,断后这件事,不仅是战术上的需求,还是家族的责任。 十九年后,乾隆问起穆克登阿这事,穆克登阿回应说,明瑞一直认为自己生来就要为国捐躯,这不仅是富察氏的传统,更是他自己的追求。这话虽然听着有点儿硬气,但也能看出明瑞那股坚定的信念。他可不是空口说白话,是真心觉得自己应该这样做。 明瑞去世的消息传到北京,乾隆很是震惊。他立即下令追封明瑞为太子太保,还赐予忠勇的谥号,这算是对他牺牲的认可。明瑞的离开,不仅没有打击士气,反而激发了清军的斗志。接手的傅恒稳扎稳打,最终成功地打赢了这场战斗。明瑞的事迹在军中广为流传,成为了许多将士的榜样。富察氏家族因为他的光辉事迹变得更加显赫,后辈们都把他当成了标杆,想着要继承这股劲儿。 明瑞的名字被记入史册,他的传奇故事也没有随时间消逝。虽然征缅之战打得磕磕绊绊,但他的断后行动确保了清军的士气和战略后盾。此外,富察氏的忠诚与英勇传统也因此更加丰富。

0 阅读:59
贺军说科技

贺军说科技

贺军说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