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在延安吃了一顿当时价值一块多钱的饭,回去就觉得请他吃饭的润之先生太苦了,跟他见过的别的领导们实在天壤之别,还整天开会讲课连个代步的车都没有,不是步行就是骑马,那都是山路,又慢又不安全。 1940年,陈嘉庚从新加坡返回中国,开始了长达8个月的慰问和考察之旅。陈嘉庚首先抵达重庆,试图与蒋介石进行沟通,以减少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摩擦。然而,他很快意识到蒋介石对国共合作持保留态度,对陈的建议并不买账。 在此期间,陈嘉庚继续他的考察旅程,先后访问了西南与东南各省。在昆明、桂林等地,他详细考察了当地的政治、经济状况,并对国民党官员的贪腐问题进行了公开批评。这一行为加深了蒋介石对他的疑虑与不满,导致蒋介石采取措施监视陈嘉庚,并试图限制他的活动。 尽管面对诸多阻碍,陈嘉庚并未放弃努力。他特别关注了自己的家乡福建省。在那里,陈嘉庚花费超过50天时间进行深入考察,发现了许多社会和政治问题,尤其是地方官员的腐败及对民众的压迫。他试图通过多次电告蒋介石来改善情况,但均未获得有效回应。这种经历让他对蒋介石失去了信任。 1940年12月,陈嘉庚结束了他的考察旅程,返回新加坡。途中,他收到蒋介石的电报,仅在电报中提到福建的税赋问题是中央所决定的,并要求陈不要外扬。这一回应进一步确认了陈嘉庚的怀疑。 此后,陈嘉庚彻底与蒋介石断绝了关系,并坚决支持中国共产党。他回到新加坡后,积极参与支持抗战和推动国共合作的活动。1949年,随着中国革命的逐步成功,毛泽东诚挚地邀请他回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 在他日益难以忍受的情况下,陈嘉庚决定离开政治斗争激烈的重庆,寻求一种不同的人生方向和精神慰藉。1946年,他得知远在陕西的延安,与国民政府抗争的共产党基地,呈现出一种全然不同的生活与治理方式。 尽管面临多方面的阻挠,特别是来自国民政府的不满与阻碍,陈嘉庚仍坚定地选择了前往延安。1946年6月,陈嘉庚终于踏上了前往延安的旅程。 到达延安后,陈嘉庚首先感受到的是那里与重庆截然不同的氛围。延安虽然物质条件贫乏,但人们的精神面貌和团结一致的氛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朴素而不失热情的生活方式,与他在重庆所见的奢靡和腐败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延安期间,陈嘉庚受到了极高的礼遇,尤其是毛泽东本人的接待,更让他感到非比寻常。毛泽东为他安排的接风宴极其简朴:在毛的住所——一个普通的土窑洞中,摆设简单,饭菜朴素。宴席上只有几个粗瓷盘子,盛放着简单的茄子、豆角、南瓜等时令蔬菜,而唯一稍显丰盛的是邻居大娘特意送来的一大碗鸡汤。 毛泽东在宴会上表现出的谦逊与诚恳,以及对陈嘉庚的尊重,令陈深受感动。毛泽东向陈嘉庚敬酒时表示,尽管条件简陋,但他们所能提供的一切均出自真诚和努力,希望陈嘉庚能感受到他们的好意。 陈嘉庚不仅捐出自己的全部资产支持中国的抗战,还积极组织和动员其他华侨参与抗战。1940年,应邀回国,陈嘉庚的行程首先抵达了当时的战时临时首都重庆。 在重庆,陈嘉庚的到来受到了国民政府高度重视。政府官员安排了连绵不断的宴请活动,名目是为了表彰他的贡献和款待这位贵宾。然而,这些接连不断的宴席和款待,并未能有效支持抗战的实际需要,反而显得华而不实,陈嘉庚对此感到极度失望。 在宴请过程中,陈嘉庚目睹了令人心碎的场景。一边是前线将士和普通百姓在抗战中的艰苦挣扎,一边却是国民政府内部一些官员的奢侈浪费。他看到的不仅仅是表面的奢华,更是这些官员对国家和人民的不负责任。这种行为对于那些捐出自己全部积蓄支持抗战的华侨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打击和羞辱。 陈嘉庚在重庆的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支持抗战的决心。尽管面对国内一些官员的贪婪和无能,他并没有退缩,而是继续寻找更有效的支持抗战的方法。他的行动激励了更多的华侨回国支持抗战,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如组织“志愿军”、“义工”组织等,为抗战做出了贡献。
陈嘉庚在延安吃了一顿当时价值一块多钱的饭,回去就觉得请他吃饭的润之先生太苦了,跟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2025-04-16 13:58:56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