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中越边境硝烟弥漫,小战士许明习在执行任务时陷入绝境,被越军团团围住。敌人见他孤身一人,子弹打光,气焰嚣张地喊:“投降吧,中国娃子!” 许明习出生在安徽,身高一米八,身材高大,体魄强健。这使得他从小便引人注目。然而,许明习的个性并不像他外表那般直接。身为班长时,他就显现出非凡的胆略和领导能力。 1980年的中越边境,战事正酣。那时候,中越关系因为领土争端闹得不可开交,边境线上天天都能听到枪炮声。 许明习带着这帮兄弟,守在中越边境,天天盯着越军的动静。那时候越军老搞小动作,边境线上摩擦不断,战士们都绷着根弦。我军要收复罗家坪大山,许明习他们九连接到的任务是穿插敌后,抢下19号高地,掐断越军的退路和援兵。 战斗中,越军依托高地反扑,六个火力点一齐开火,子弹跟不要钱似的扫过来。许明习眼瞅着战友一个个倒下,心里急得不行。他得想办法破局,不然全班都得交代在这儿。他靠着掩护,带上手榴弹,摸向敌人的暗堡。第一座暗堡被他用手榴弹炸了,第二座更麻烦,差点被枪口顶着脑门打。好在他反应快,硬是把敌人搞乱,又炸了一座。可就在这时候,五六个越军从后面包抄过来,见他子弹没了,嚣张地喊他投降。 许明习那会儿真是到了绝境,枪里没子弹,人也跑不动了。但他没怂,作为中国军人,投降这俩字压根不在他字典里。他拔出刺刀,准备跟敌人拼了。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我军炮火支援到了,炸得越军晕头转向,他趁乱躲进草丛里的石洞,保住了命。战斗结束后,战友把他从洞里找出来,那模样狼狈得不行,满身泥土,耳朵还被震得听不清声。但他硬是咬着牙爬起来,跟大伙儿汇合了。 进入1984年,许明习所领导的排依然处于对越作战的最前线。在攻打那拉的战斗中,他带领全排成功登上了148高地,完成了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仅用了18分钟就突破了敌人的防线。为了这个突破,许明习被授予二等功。虽然他以迅速果敢的作战风格而闻名,他也不时展现出与军规相违背的行为。 他的这种个性,既让他在战场上显得格外突出,又使得他在其他方面的表现显得有些“神经”。这些行为让同僚们对他既敬畏又无可奈何。 许明习在战斗中不仅勇猛异常,还拥有一些出人意料的行为。在1984年的一场战斗中,许明习发现盘龙江边的一片芭蕉林在远处显得格外诱人。经过数日的战斗,压缩干粮和清水已让他和士兵们厌倦了单调的食物。许明习望着那片绿意盎然的芭蕉林,心生向往,甚至怀念起远在家乡的父亲和哥哥。战友们对他的心思无法完全理解,也不知道他此时是因想家而发呆,还是因为孤独的生活让他心生空虚。 一天夜晚,在没有向任何人报备的情况下,许明习独自一人悄悄行动。他越过了战斗区域,来到了盘龙江旁。他并非为了自我放松,而是准备通过战场侦察来进一步了解敌人的情况。在敌人的暗堡和火力点之间,许明习熟悉了地形,清楚地掌握了水深、流速等重要情报。 在那片芭蕉林中,他没有出于个人欲望去采摘果实,而是考虑到了士兵们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问题。他认为,如果自己能够找到芭蕉,给士兵们送去一些新鲜的食物,可能会为大家带来一丝慰藉和鼓舞。因此,他采集了一些芭蕉,带着这些果实满载而归。尽管这一举动违背了军规,但许明习从未对此感到愧疚,他总认为,这种小小的关怀可以缓解士兵们的痛苦。 然而,许明习的做法并未被上级所宽容。连长对他擅自行动的行为十分愤怒,认为这是对军纪的严重挑战。在面对上级的训斥时,许明习始终表现得毫不在意,甚至还调侃自己为“英雄”或“狗熊”。这种做法和言辞也让许明习在队伍中形成了独特的形象,他既被视为不拘一格的勇士,也被视为违背纪律的“问题人物”。 许明习最终因伤势过重,英勇牺牲。他的英雄事迹在部队内广为传颂,许多战士将他视为传奇。他的勇气和决心,让他成为了部队中的楷模。为了表彰他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上级党委追授他一等功。尽管许明习的行为在纪律上存在诸多争议,但他的英勇和果敢却是无可否认的。 许明习的牺牲,是那个时代无数英雄的缩影。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全,毫不犹豫地投身战斗,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在许明习的身上,体现了那种战士应有的无畏精神和对使命的忠诚。他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后人敬仰的榜样。 参考资料 孤胆英雄,许明习
传奇英雄王仁先在老山战役中,引导部队消灭3千余越军,然而在他牺牲后,当营长向上级
【3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