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9年5月的一天,鳌拜谎称有病没上朝,在家中与亲信密谋。不料,康熙以探病为名

成双影夜色 2025-04-16 18:29:24

1669年5月的一天,鳌拜谎称有病没上朝,在家中与亲信密谋。不料,康熙以探病为名,突然来到鳌拜府上,直抵卧室。没病的鳌拜见康熙突然驾临显得有些紧张,也很气愤,竟不跪迎圣驾,也不讲君臣礼节,很是狂妄。 康熙八年,朝堂之上风云诡谲。自康熙帝即位以来,朝中便是四大辅政大臣把持朝政。而在这四位辅政大臣中,以鳌拜最为强势跋扈。鳌拜仗着先帝赐予的权柄,在朝中作威作福,一手遮天,甚至有凌驾皇权之上的势头。 顺治皇帝驾崩之际,遗诏指定年仅八岁的皇四子玄烨继位,是为康熙帝。同时,顺治帇帝颁布遗诏,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大臣辅佐幼主。然而,随着时日渐长,这四位辅政大臣各怀心思,尤以鳌拜的野心最为强烈。鳌拜逐渐将实权牢牢掌控,一些重大决策往往由他定夺。倘若遇到康熙帝持不同意见,鳌拜便会在朝堂之上大闹,逼迫康熙帝就范。与此同时,鳌拜还暗中铲除异己,许多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惨遭杀害。鳌拜的权势如日中天,朝中几乎无人敢与之抗衡。 康熙帝渐渐长大,面对鳌拜的咄咄逼人和朝局的动荡,心中早已是波涛汹涌。他深知,鳌拜的专横跋扈已经严重威胁到皇权尊严,然而碍于当时的形势和自身的年龄,康熙帝只能暂时隐忍,默默蛰伏。他心中的怒火与日俱增,暗暗发誓总有一天要除掉鳌拜这个祸害,重振皇权,让大清江山重归正轨。 康熙十四岁这年,按照祖制,他已经达到了亲政的年龄。鳌拜非但没有交出手中的权力,反而变本加厉地专权跋扈。康熙帝深知,要想重振皇权,就必须除掉这个心腹大患。但是,鳌拜在朝中势力深厚,稍有不慎就可能打草惊蛇,适得其反。康熙帝开始精心筹谋,伺机发动反击。 康熙帝暗中挑选了一批忠心耿耿的皇族少年,在宫中组织他们习武。这些少年都是康熙帝的心腹,对皇帝忠心不二。鳌拜看到皇帝整日与这些少年在宫中"玩耍",更加心中轻视,认为皇帝不思进取,整日只知玩乐。殊不知,康熙帝正在为日后的"兵变"积蓄力量。 1669年,鳌拜谎称有病没上朝,在家中与亲信密谋。消息传到康熙帝耳中,他当即带着侍卫,以探病为名,突然出现在鳌拜府上。直抵卧室。没病的鳌拜见康熙突然驾临显得有些紧张,也很气愤,竟不跪迎圣驾,也不讲君臣礼节,很是狂妄。 康熙帝环顾四周,锐利的目光扫过鳌拜的席下,一眼就发现了藏在下面的利刃。虽然康熙帝没有揭穿,但他心中已然有数,鳌拜的谋反之心昭然若揭。 回宫之后,康熙帝立即召集了那些亲信侍卫。在殿内,康熙帝直言鳌拜罪状,言辞恳切而又铿锵有力。他向侍卫们诉说鳌拜擅权专断,结党营私,肆意杀戮异己的种种恶行。康熙帝的一番话,让在场的侍卫无不义愤填膺。康熙帝矗立在殿前,目光如炬,高声质问:"鳌拜狼子野心,意图谋反,此乃关乎社稷安危,皇权尊严之大事。诸位,你们愿意效忠于我,共同铲除国贼吗?"侍卫们纷纷高呼:"愿为皇上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康熙帝见众人之忠心,倍感欣慰,当即拟定了擒拿鳌拜的计策。 几日后,鳌拜前来宫中面圣。他仍然是一副骄横跋扈的态度,大摇大摆地走进殿内。康熙帝遥遥望去,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他用眼色示意侍卫,顷刻间,殿内四壁杀声震天,那些训练有素的侍卫们快如闪电,不一会儿就将鳌拜五花大绑。鳌拜开始还以为是嬉闹玩笑,等到发现大事不妙时,为时已晚。 鳌拜被押到康熙帝面前受审,众大臣纷纷列举其罪状,足足有三十条之多。朝臣们义愤填膺,要求严惩不贷。鳌拜此时才意识到大势已去,他撕开上衣,露出身上的伤疤,声泪俱下地说:"这些都是我追随先帝出生入死所留下的印记啊!"康熙帝不为所动,他淡淡地说:"鳌拜虽然有战功,但其欺君罔上,擅专国柄,罪无可恕。念在先朝恩情,免其一死,终生囚禁,永不得释。"鳌拜闻言,悔恨交加,最终客死狱中。 这场御前"兵变",彰显了康熙帝远谋深算的政治才能。年仅十六岁的皇帝就能如此决断,实属罕见。自此以后,康熙帝牢牢地掌控了朝政大权,励精图治,开创了康乾盛世。鳌拜覆灭,既是咎由自取,也是时势所趋。在皇权与臣权的角逐中,康熙帝无疑是最后的赢家。他的果敢和智慧,为日后的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 阅读:44

猜你喜欢

成双影夜色

成双影夜色

成双影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