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一位老妇人请“汉奸”侄子吃饭,突然压低声音道“孩子,给我弄300发子弹。汉奸一瞪眼:“你要子弹干啥?”“给八路军。”汉奸啪的一拍桌子,噌的一下,站起来:“你不想活了? 1941年的华北平原战火纷飞,日军铁蹄践踏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在这个国难当头的时刻,一个普通的馒头店成为了抗日斗争的秘密基地,而店主马宗英则是这场隐秘战争的关键人物。 马宗英当年已经60岁,她的丈夫和儿子在日军入侵后就加入了抗日队伍音讯全无,这个看似柔弱的老妇人,内心却燃烧着熊熊的爱国之火。 "我虽然年纪大了,但还有一双手、一颗心,"马宗英常常这样对自己说,她决定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日事业做贡献,于是这家不起眼的馒头店就这样开张了。 表面上这只是一家普通的小店,但实际上这里是一个情报交换站,马宗英利用自己广泛的社交网络,收集各种有关日军的情报,每天都有不同的"顾客"来买馒头,其中一些人会用暗语传递信息。 马宗英还组织了一个由妇女组成的地下抗日小组,这些普通的家庭主妇们,白天卖馒头、做家务,晚上却秘密集会,讨论如何帮助抗日力量,她们或许不能上战场杀敌,但她们的贡献同样重要。 然而,最令人惊讶的是马宗英的侄子王云蓬,表面上他是一名伪军小头目,但实际上他一直在暗中协助抗日力量,这种双面人生充满危险,但王云蓬认为这是他能为国家做的最大贡献。 有一天马宗英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为游击队筹集弹药,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日军对武器弹药的管控极其严格。 但马宗英没有退缩,她邀请侄子王云蓬来家里喝酒,就在酒过三巡的时候,马宗英说出了自己的请求,孩子给我弄300发子弹,侄子问他弄子弹干啥,马宗英直言告诉了侄子是给抗日游击队的,起初王云蓬被吓了一跳,但在姑姑的劝说下,他同意了。 为了获取子弹王云蓬绞尽脑汁,最终花钱请汉奸队长魏洪展吃饭时,诉苦说日军对伪军抠门连弹药都不舍得提供,伪军的兄弟们总是因为子弹不够用而牺牲,魏洪展在酒精的麻醉下直接给王云蓬写了一个纸条让他明天去多领一些弹药给兄弟们用。 王云蓬获得子弹后,如何安全运送成了最大的挑战,马宗英想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她和王云蓬将子弹藏在蒸笼里的馒头中,假装出城卖馒头。 在城门口他们遇到了严格的检查,马宗英镇定自若,还热情地给守卫们分发热气腾腾的馒头,这个小小的善意举动打消了守卫的疑虑,他们顺利通过了检查点。 但危险并未结束,在乡间小路上,他们又遇到了日军巡逻队,情急之下马宗英灵机一动,将装有子弹的馒头藏在了路边的粪桶里,日军嫌恶臭难闻,草草检查后就离开了。 最终子弹安全送到了八路军手中,这300发子弹虽然数量不多,但在当时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无疑是雪中送炭。 这次行动的成功,不仅为抗日力量提供了急需的物资,更重要的是它极大地鼓舞了当地民众的抗日热情,也能为抗战做出重要贡献。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和“点赞”,方便您下次看到更加精彩的内容,祝您生活愉快,感谢支持。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6评论】【25点赞】
黑丝带
老夫人大义[点赞][点赞][点赞][玫瑰][玫瑰][玫瑰]
青春无悔
子弹高温蒸过再泡到粪桶里,大概率都是哑弹!
用户13xxx09 回复 04-18 10:45
建议你眼睛有病就去看,学识不够就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