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出台专项规范文件、要求限期整改后,宁波市两所被纳入整改的学校逾期近两年仍未整改完成。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下发的“公参民”学校整改政策为何在宁波落实不了,依然违规运行?
逾期将近两年仍未完成整改
2021年5月,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地方人民政府不得利用国有企业、公办教育资源举办或者参与举办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
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公参民”学校的三种后续处理路径:转为公办、继续民办或关停办学;并要求用两年左右时间,理顺体制机制,实现平稳过渡。
这也就意味着“公参民”办学模式应在2023年7月退出历史舞台。
但时至今日,2025年4月,宁波两所“公参民”学校——宁波市兴宁中学和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尚未完成整改。
所谓“公参民”模式,即公办学校举办或参与举办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既占有公办学校的资源、品牌、师资,同时又打着民办学校的名义收取高额学费,跨区“掐尖”招生,叠加公办方的资源优势对生源有强大的虹吸效应,严重破坏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发展。
该办学模式诱发的矛盾和问题不断突显,中央从2021年开始整治“公参民”学校乱象。
如今将近4年过去,为何宁波市兴宁中学、蛟川书院两所学校仍未整改完成?
按教育部等八部门《通知》相关要求,符合“六独立”要求(即独立法人资格、校园校舍及设备、专任教师队伍、财会核算、招生、毕业证发放)的“公参民”学校,可继续举办民办学校。继续保留民办的学校应在完成财务清算、资产处置等程序后,实现公有主体退出,彻底转为民办学校。
浙江省教育厅确认,宁波市兴宁中学、蛟川书院等4所学校符合“六独立”要求,符合“继续民办”规范条件,将继续保持民办性质办学。
但在逾期八部门要求的整改期限近两年之后,兴宁中学、蛟川书院的公有主体仍未退出,办学主体亦未变更。
国家政策为何在宁波无法落实?
2023年3月,宁波市教育局在宁波的“民生e点通”平台公开确认兴宁中学具备继续举办民办学校的政策条件,将继续保持民办性质办学。
在公示之后,兴宁中学在2023年7月向宁波市教育局提交了《兴宁中学规范办学体制机制工作草案》。该草案提出,研究制定公有主体退出办法,根据国有资产处理相关规定启动资产清算工作,申请核准变更举办者等。
兴宁中学的民办方股东宁波教育实业集团副总裁李仰祺表示,他们曾多次与宁波市教育局相关部门协商,希望尽快按教育部《通知》和国有资产处置要求,推进财务清算、资产处置等程序。但一直没有接到市教育局回复。
无奈之下,2023年11月8日,宁波教育实业集团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了相关情况。
不久之后,宁波市教育局的经办人员便将举办方变更申请表格下发给了申请方,承诺最快在15天办理完毕。但在那之后,兴宁中学的整改再无进展。
针对这一说法,《新安全》记者4月9日向宁波市教育局发去采访函进行求证,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按“公参民”整改的普遍做法,继续保留民办的“公参民学校”,其公有办学权益原则上应由原民办主体承接及享有优先权。2021年8月,教育部就《通知》答记者问时已明确这一点。
也就是说,公有办学权益应适用国有资产评估管理使用等有关规定,同时,原有民办主体享有优先购买权。
宁波教育实业集团副总裁李仰祺表示,他们愿按国有资产评估、拍卖、转让等程序处置。“国家已经有非常明确的政策规定,宁波有关部门为何就是不执行呢?”
将国有资产无偿捐赠给民办基金会,依据何在?
2024年2月3日,宁波另一“公参民”学校蛟川书院召开董事会。蛟川书院的公有举办方是镇海中学100%持股的宁波市镇海大成实业公司,代表镇海中学的董事提出,要将公有举办股权资产无偿捐赠给新的民办主体宁波镇海蛟川教育基金会,并要求董事们进行表决。
公开资料显示,蛟川教育基金会是由“宁波远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11家民企出资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
蛟川书院民办股东宁波教育实业集团董事长虞哲明对此明确反对:将学校捐赠给民办基金会,既无法律和政策依据,又明显违反常理和公平原则。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端鸿认为,公办学校如果发生对外无偿捐赠国有资产的行为,不仅在法理上无效,同时也是违反行政法规的违法行为,甚至可能构成犯罪。
宁波甬泰律师事务所主任葛湖海认为,公办方将“公参民”学校的资产和权益捐给其他民办基金会将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没有一条法律法规允许将国有资产随意捐赠给其他民办主体。”在他看来,“资产到了基金会,等于完全脱离了各方的监管,国有资产极有可能会流入某些群体的私人口袋。”
针对以上多方对宁波市“公参民”学校整改问题的反映,《新安全》向宁波市教育局发去采访函进行求证,但均未获回应。
衡恒珩
镇海中学全特么是猫腻…还不是因为董事会想藉此机会把公有资产转移…
拔总
宁波胶川书院不就是借着镇海中学名校身份,掐尖优秀学生吗?
早晨金色的阳光
我们学校和家长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的同时,切不可忽略了对孩子做人和道德品行的培养,只有扎下做人的根,才能避免孩子沉迷堕落、走上邪路、违法犯罪,孩子才能真正成才! 传统优秀文化经典、好书《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了凡四训》、《寿康宝鉴》、《百病寻源记》等;传统文化光碟巜圣贤教育改变命运》,是做人的根,是重中之重的经典和好书,值得用来教育孩子,受用一生。可在网上搜看,也可以在网上各种购物平台上购买并送到家。 孩子学了做人的道理,扎下道德品行的根,就会懂得因果关系(明因识果),知道干坏事、违法犯罪后,就会产生不好的果报,从而自觉断除恶因,避免恶报。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鹿泉
东莞不应该存在私立民办学校,小初高都应该是公办
失踪当中
镇海中学为啥能屹立不倒呢,还不是因为蛟川中学给他招生吗,前几年同镇人考了县第一名,本来是去温州中学的,然后蛟川中学大笔一挥给了几十万,还全免学费生活费硬生生挖走的,后面解决户口还不是很简单,然后转到镇海中学撑场面去了
用户10xxx97 回复 04-19 05:42
其实都一样,杭州天元公学,学军文渊中学,温州中学也都在提前几年招生,问题是我们这样搞,最后国家创造创新能力还是不如人意啊
静海 回复 用户10xxx97 04-20 07:03
应试教育的弊端和好处很分明。
脱单事务所
公立学校读书其实家长负担没多少钱,读私立一年要10多万,还不含赞助,公立好的老师被高薪挖走,最后羊毛出在羊身上。上医院其实有医保老百姓负担也减轻了很多,真正压垮老百姓的读私立高额费用及死一个人找墓地(10~20万且落入了谁的腰包)
风间翼
一块肥肉,双方谁都不肯松口
开开
镇海中学,浙江标杆,浙江教育整改能否进行下去,看镇海!学生签周末自愿书也是镇海首刽,真它兄弟学校跟进!外省直接校长免职,唉,
用户11xxx71
关注
用户10xxx35
这里有猫腻是明摆着的事儿
涂红的绿
这件事也折射出教育改革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多重问题:政策执行层面存在地方落实力度疲软、利益藩篱固化难破、法治思维普遍缺位等深层症结。需运用法治化手段破除既得利益格局,以刚性问责机制维护教育改革的公平性和政策权威性。
用户49xxx59
浙江佬[点赞]
nvgifts
转民办就没人去了
Tracey.Na
镇海中学在台州还办了个民办学校呢!
亲亲宝贝
最搞笑是周末志愿书,还有理有据。。
用户10xxx60
就是因为公参民才有吸引力,毕竟能大概率升优质高中谁不挤破脑袋,你要是变成纯民办,马上就不香了
墨水狐
江苏也有 涟水淮文外国语
沉沦
镇海台州也一样
萌心爱人
镇海中学全国招生,是不是也是呢
jiaojiao7084
这是一棵教育园地中,通过全省掐尖招生揽名次、打乱教育生态的毒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