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和特朗普谁当总统对中国有利?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失智的拜登比缺德的特朗普,似乎前者更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但实际上两人都没啥好心。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2017年,特朗普上任美国总统后,迅速将竞选时的对华强硬言论转化为实际政策,发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关税战”。他依据“301调查”结果,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高额关税,部分商品税率甚至高达104%,涉及价值数千亿美元的中国产品。
这一政策不仅冲击了中美经贸关系,更试图推动中美经济“硬脱钩”,迫使全球供应链重组。特朗普的战略核心是“美国优先”,其政策不仅针对中国,还波及全球贸易体系,甚至损害了美国传统盟友的利益。例如,欧盟、日本等经济体同样遭受钢铝关税打击,导致WTO多边贸易机制受到严重削弱。
与此同时,特朗普在外交上展现出“联俄抗中”的倾向,尽管受制于国内政治阻力未能完全实现,但其对华施压的意图十分明确。然而,他对欧盟的态度却较为冷淡,甚至多次威胁退出北约,这使得美国的传统盟友关系出现裂痕。
相较于特朗普的单边强硬,拜登政府的对华策略显得更为系统化和隐蔽。2021年拜登就任后,并未取消特朗普时期的高关税,而是转而强化“联盟围堵”策略,联合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盟友共同施压中国。在俄乌冲突中,拜登政府通过大力支持乌克兰,成功牵制俄罗斯,并借此巩固西方联盟,间接强化了对中国的战略包围。
在台海问题上,拜登比特朗普走得更远,尽管表面上仍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但实际上通过加大军售、推动高层互动、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等方式,暗中助长“台独”势力。与特朗普的“正面强攻”不同,拜登的策略更倾向于“软刀子割肉”,例如在科技领域联合盟友封锁中国半导体产业,在外交上构建“民主国家联盟”孤立中国,以及在人权、新疆等问题上持续施压。这种策略看似温和,实则更具长期破坏性。
尽管特朗普和拜登的执政风格迥异,但两人对华战略的核心目标高度一致:遏制中国的崛起。特朗普的做法更直接,以经济脱钩和单边施压为主,短期内给中国外贸和科技企业带来巨大冲击,但也倒逼中国加速自主创新,例如华为在芯片受限后全力推进鸿蒙系统和半导体自主研发。
而拜登的策略则更加系统化,注重长期布局,通过科技封锁、外交孤立和军事围堵等手段,试图延缓中国的发展步伐。如果说特朗普的政策是“缺德”——简单粗暴、损人不利己,那么拜登的手段则更“阴险”——精心设计、步步为营,试图在不引发全面对抗的情况下逐步削弱中国的竞争优势。
面对两位美国总统的不同遏制手段,中国的应对策略既坚定又灵活。在贸易战初期,中国对美国的加税措施采取了对等反制,同时通过扩大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如深化与东盟、欧盟的贸易往来)降低对美依赖。在科技领域,中国加速推进自主创新,加大芯片、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并出台政策扶持本土产业链。
在外交层面,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拓展全球合作空间,并利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上合组织等多边平台增强国际话语权。无论是特朗普的“硬脱钩”还是拜登的“联盟围堵”,中国均以“不惧施压,坚决反制”的态度应对,同时保持战略定力,避免陷入全面对抗的陷阱。
如果双方能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等领域找到合作空间,或许能为紧张关系提供缓冲。无论如何,中国的发展道路不会因外部压力而改变,唯有保持清醒、增强实力,才能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信息源:《特朗普政府对华军事战略图穷匕见》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