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点热点观点美国人吐槽所有东西都在涨价中美关税博弈美方先眨眼识别虚假信息与

沈逸说事 2025-04-17 00:41:46

时事热点热点观点美国人吐槽所有东西都在涨价中美关税博弈美方先眨眼

识别虚假信息与不实信息成为关税博弈相持阶段的新焦点

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的背景下,关税战已进入相持阶段,实质性攻势趋于停滞,认知博弈成为新的焦点。

一、中美关税博弈进入相持阶段

自2025年初以来,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所谓对等关税达到125%。中国迅速反制,将对美商品的报复性关税针锋相对的提高至125%。双方的关税措施已接近极限,进一步加征的空间有限。中国的反制措施,包括稀土出口管制和对美企的限制,已对美国形成有效威慑。中国经济在此背景下仍保持第一季度5.4%的增长,显示出强大的韧性 。美国方面,关税政策已对其消费者和企业造成压力,进一步加征关税的效果有限。因此,双方在关税层面的攻防已进入相持阶段,同时认知博弈趋于白热化。

二、虚假信息引导错误认知,塑造焦虑情绪

在关税博弈进入相持阶段后,认知战成为新的焦点。美西方试图发挥认知作战的比较优势,使用虚假信息和不实误导公众,制造焦虑情绪,试图在舆论上取得优势。以下是近期三则具有代表性的虚假信息:

其一,“美国对中国关税增加到245%”的误导

美国白宫近日声称,由于中国的反制措施,中国输美商品面临最高可达245%的关税 。然而,专家指出,这一数字并非新增关税,而是将原有的关税累加得出的最高税率 。这种表述方式容易误导公众,夸大了关税的实际影响,试图在舆论上对中国施加压力。

其二,对中方正常人事交替的错误解读

中国近期任命李成钢为新的商务部领导。4月16日当天,有各类消息或者所谓深度分析将这项人事调整理解为“中方怂了”、“中方调整相关策略”,这与事实严重不符。经向可靠消息人士核实,事实上3月下旬,李成钢已回到商务部任职,4月1日相关部委已有相关报道公开可得,4月16日只是走完正常程序之后的人事任命。这种正常的人事调整,仅仅因为在时间上与美方关税博弈相互耦合,就被错误解读,一方面凸显部分自媒体为了流量等因素吃相过于难看,另一方面也证明中方的反制措辞实在令某些对手无从下口,只能走捕风捉影制造过度解读来混淆视听的低劣路线。

其三,传播“美国手上有钱,因此处于主动地位”的错误认知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等人强调,美国有足够的财政资源,可以在关税战中保持主动 。然而,经济学家指出,美国的高关税政策已对其经济造成负面影响,消费者和企业承受着更高的成本 。这种“美国有钱”的说法忽视了关税对经济的实际伤害,是一种误导性的宣传。

三、澄清虚假信息,避免被误导

在关税博弈进入相持阶段的背景下,认知博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澄清虚假信息,避免被误导,成为当前的关键任务。中方应加强信息发布的透明度,及时回应外界关切,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同时,公众也应提高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不被谣言所左右。只有这样,才能在认知战中占据主动,维护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

总之,中美关税博弈已进入相持阶段,实质性攻势趋于停滞,认知战成为新的焦点。面对虚假信息的挑战,各方应系统加强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全面提升辨别能力,共同维护国家利益。

0 阅读:0
沈逸说事

沈逸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