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以看出,晋宋之际的佛教已经成为南方社会最为活跃也最有影响力的宗教,在这样的社会风潮之下,作为“山水诗鼻祖”的谢灵运,当然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义熙七年,二十七岁的谢灵运去往庐山东林寺,拜会一位和尚。 这位和尚名为慧远,是当时庐山僧团的领袖人物,也是谢灵运在“志学之年”就非常欣赏的一位大师,他“博综六经,尤善庄老”,在儒释道三家都有着相当的造诣。 谢灵运来到庐山,“及一相见,肃然心服”,当即从路人粉转为铁粉,为慧远“凿东西二池,种白莲”。慧远法师对谢灵运的文才也很是欣赏,“万佛台”竣工之时,慧远作《万佛影铭》,请谢灵运作《佛影铭》,一同刊刻其中。 可惜,这一名僧一名士之间的感情并未延续许久,因为慧远已经并不年轻,义熙十三年,八十三岁的慧远卒于庐山,谢灵运作《庐山慧远法师诔并序》,以表哀悼。 可以说慧远法师是引领谢灵运与佛学结下不解之缘的那个人,谢灵运也是由他开始,一个接一个地结交僧人。 《佛影铭并序》中,记载了谢灵运在建康为官时,听人“至自祇洹,具说佛影”,因而向佛之心增加的情况,他见到的这位很有见识的和尚法显,是玄奘之前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 谢灵运移官永嘉太守的时候,和法勖、僧维、慧麟等高僧结交,“共求其衷”,写下了著名的《辩宗论》。称病回到始宁别墅,又和昙隆、法流两位法师结交,进行佛学探讨和诗歌唱和。 但值得一提的是,谢灵运的兴趣并不止于佛学,他既能认同儒家济世的社会理想,又能与道家自然逍遥的思想合拍。 这位深受佛家影响的诗人,与其说是个佛教徒,倒不如说是个佛学爱好者。 参考资料 李大伟:《谢灵运的佛学因缘》 王辉斌:《谢灵运与佛教人物的交往考》
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以看出,晋宋之际的佛教已经成为南方社会最为
浩然说文史
2025-04-17 01:12:2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