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陕西一位初中生将一枚白石头捐献给国家,得到了20元。四十多年后,博物馆打通了已成老翁的少年电话:你捐的是国宝,价值不可估量!特意邀请您来领奖! 1968年,陕西有个初中生,在路上捡到一块白石头,觉得挺有意思,就交给了国家,还得了20块钱奖励。过了四十多年,都成大爷的他,突然接到博物馆的电话,说他当年捐的那石头,其实是国宝,老值钱了!博物馆还想请他过去,好好表彰一下呢! 那时候的中国,正赶上“文革”刚开始,到处都挺乱的,但大伙儿心里还是敬重历史文化。陕西这地界儿,到处都是老古董,随便挖块土都能挖出故事来。乡下的孩子们,虽然没正经学过考古,但也知道些皮毛。就这么着,平平常常的一天,一个不起眼的小伙子,误打误撞地惹出了个大新闻。1968年夏天,大热天里,13岁的孔忠良放学回家路上,在韩家湾村边上的狼沟里,捡到了一块白石头。这石头被雨水冲过之后,变得又滑又亮,太阳一照,闪闪发光。孔忠良捡起来一看,嘿,这石头长得挺好看,底下还刻着些奇怪的符号。 他小心地把石头放进书包,然后就一溜烟地跑回家,急着想给老爸瞧瞧。到了晚上,父子俩就在煤油灯下研究这块石头。石头上面刻的动物他俩都没见过,底下那俩大字,老爸费了好大劲才认出一个“皇”字来。陕西这地界儿,到处都是老古董,孔忠良这样的农村孩子,也知道点儿考古的事儿。俩人一想,这块石头说不定是个宝贝呢!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透,父子俩就早早起床,轻轻地用布把那块石头包好,然后坐车往城里赶,想找懂行的专家看看。他们先去了文物局,可那里的人也不认识这是个啥宝贝。后来,有人给他们指了路,让他们去陕西省博物馆试试。到了博物馆,正好赶上馆长在给员工开会,父子俩就赶紧上前,请馆长帮忙瞅瞅这块石头。 馆长一看,心里就嘀咕:这东西不简单啊!他赶紧拿来放大镜,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又一遍,结果发现,这竟然是一块白玉做的玉玺,上面刻着一只挺神气的螭虎,玉玺底部还有四个篆体字——“皇后之玺”。馆长高兴坏了,当下就决定要把这块玉玺收进博物馆。为了感谢父子俩的大方捐赠,馆长自己掏了20块钱给他们当奖励。父子俩挺朴实的,也没客气,就收下了钱,把玉玺交给了国家。那时候他们哪知道,这块随手捡回来的石头,其实是个无价之宝,是现在能找到的唯一一个汉代皇后的玉玺实物呢!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是四十多年。到了2012年,陕西省神州汉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打算奖励那些为保护大遗址出过力的人。基金会的秘书长想起了孔忠良,就亲自去他家,邀请他参加颁奖活动。门一开,秘书长看到头发已经花白的孔忠良。秘书长一见面就说:“老先生,您还记得1968年捐给博物馆的那块白玉玉玺吗?”孔忠良特别激动,他早把这事儿忘得一干二净了,根本没想到国家还记得他。 原来啊,那块白玉玉玺经过专家多年的研究,确定是西汉开国皇后吕后的印章,现在成了陕西博物馆的宝贝,对研究汉朝历史特别重要。老人一听这话,激动得眼泪都下来了,他说:“我那会儿就是随手做了件小事,没想到国家还记得,我这心里头真是高兴。”在颁奖活动上,孔忠良得到了“献宝功勋奖”,这是为了感谢他当年无私地把国宝捐出来。老人眼里含着泪,接过奖章,心里头别提多美了。“皇后之玺”这块宝贝,现在就摆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最显眼的地方,是那儿游客最爱看的一样东西。每次展厅开门,总能看见好多人在玻璃柜子前面站着,盯着这块两千多年前的印章看,好像都在心里向那个老实又善良的小伙子,还有他那种高尚的献宝行为表示最深的敬意。 孔忠良的事儿告诉我们,普通人也能干出大事来。他不求回报地把宝贝献给国家,还特别信任国家,这不光给历史研究帮了大忙,还让大家看到,普通老百姓有多看重和保护国家的文化遗产。时间过去了好久,但这种感情一直没变,还越来越深,鼓励着我们每个人,继续好好保护和传下去咱们中华民族的宝贝。
“尴尬了!”近日,陕西太原,男子的妻子去给车加油,结果28升的油箱,直接加了41
【4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