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进了北京不到两个月,就被赶出了皇宫。 他手下几十万兵马,打到明朝京城,转眼

寒星破晓光淡 2025-04-17 02:36:10

李自成进了北京不到两个月,就被赶出了皇宫。 他手下几十万兵马,打到明朝京城,转眼就被清军和吴三桂联手打得溃不成军。 问题出在哪儿?说穿了,是他控制不了自己的队伍,人没带好,政权就散了。 李自成的军队,名义上听他指挥,其实各拉各的。 他身边真心听话的,就那么几个亲戚和老部下,比如李过、高夫人这些人。 其他像刘宗敏、罗汝才,都是打江山时拉拢来的,各有各的地盘,各有各的算盘。 大家之所以愿意跟着他,是因为他当时风头正劲,可真打进北京,占了城,这些人就各自为王了。 刘宗敏是个典型。他是李自成军里的二号人物,人狠,手也黑。 李自成一进北京,钱粮不够发饷,就让他负责“追赃”。 刘宗敏直接说:“皇帝的权归你,拷打的权归我。”这话什么意思?他不把李自成放在眼里了。 “追赃”这事搞得太狠,原本说是找明朝贪官要钱,结果连普通百姓都遭了殃。 襄城伯李国桢被他用铁链锁在木笼里,活活打死。 太常寺少卿陈演被吊在梁上几天几夜,昏死过去又灌醒,整整拷问了三十多天。 那些不肯交钱的明朝官员,不是死就是残。 百姓一开始觉得李自成是“闯王”,是来救苦救难的,后来一看,不但没好日子过,还要被搜家、拷打、抢粮,心就凉了。 更糟的是,这风气传到了军队里,士兵看将军能随便抢,那自己也来一手。 老百姓白天被追赃,晚上还要防着小兵进屋偷东西。 李自成虽然一开始下了命令,说谁乱抢就杀谁,但真正动手抓人杀人也就是头十天。 那时候他杀了几百个士兵,可也没震住场子。 后来老部下顶嘴,他也没招,只能苦口婆心说:“你们怎么就不帮我做个好皇帝?”听着真窝囊。 他自己也不是没想整顿纪律,可是根子上,这支军队就不是铁板一块。 打仗时还能一块冲,得了天下,大家各有主意,他想立规矩,但没人愿意听。 事情最要命的是山海关那一战,吴三桂听说家小被抓,转身投了清军。 李自成本来安排刘宗敏和李锦出征,但这俩人一个在府里享乐,一个说身体不适,谁都不肯动。 没办法,他只好自己带兵亲征。 结果老营兵大多调防不及,精锐又在京城“追赃”中耗了个干净,出去一打,碰上清军的八旗精骑,就像豆腐撞铁锤,败得一塌糊涂。 这场仗一输,北京守不住了,他想退回山西重整,可民间已经不欢迎他。 百姓嘴上说“迎闯王,不纳粮”,可心里盼的,是明朝回来或者干脆让清军来收拾残局。 吴三桂打进来之前,山西一带的父老就开始给清军通风报信,说明民心早就变了。 李自成当初靠着“仁义之师”的名声起家,他进城那天,北京百姓夹道欢迎,以为新朝能给个好日子。 结果不到一个月,城里饿殍满地,粮食被军队抢走,银子进了追赃大户口袋,谁家都怕半夜有人来敲门。 百姓不但不再欢迎他,还开始偷偷给清兵指路。 权力方面也出事了。他原来手底下有两个智囊,一个是李岩,一个是宋献策。 李岩劝他约束部下,少搞追赃,搞搞政务,结果被他当成“功高震主”,给杀了。 宋献策看势头不对,跑了,没有人给他出主意,他自己又没经验,整天被人骗,政务根本没法理。 刘宗敏这一派在北京几乎成了第二中央,除了追赃,他还插手登基仪式,说话比宰相还响。 他自己在家府里设堂审人,搞得像个独立王国,李自成连身边的亲信都搞不定,政权根本没办法运行。 李自成失败,也不是没人早就看出来,《甲申传信录》里写得明明白白,连他自己都知道“兵心涣散”,只是不愿意面对。 兵心散了,民心没了,将领各干各的,他还拿什么守天下? 最惨的是逃出北京后的那段日子。 他退到陕西,本想靠老根据地再起。可原来支持他的百姓,早被军纪败坏伤透了心。 他跑哪哪闹粮荒,兵不听将,将不听令,一打仗就有人逃兵,跟当初冲锋陷阵的那帮人完全两样了。 清军一路追,他一路跑,后来传说他死在湖北通山,有的说被村民打死,有的说是被清兵围困后自尽,具体没人知道。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一度让明朝皇帝吊死煤山的男人,最后连个正经下场都没有。

0 阅读:19
寒星破晓光淡

寒星破晓光淡

寒星破晓光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