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4月16日,美国的态度是真傲慢!美国白宫发言人卡罗琳·莱维特声称,中国应该与我们达成协议,而不是我们应该与他们达成协议。中国除了是一个大国之外,和其他国家没有任何区别。中国想要我们有的东西,与其他国家想要的一样:美国客户。换句话说,他们想要我们的钱。
很显然,美国的这一表态是什么意思呢?美国的意思就是中国更需要美国的市场,而不是美国更需要中国的市场。所以,中国应该主动的来跟美国谈,不然,被动的只会是中国。
可是,我想说,莱维特女士怕是对 “市场依赖” 有什么误解。她以为中国企业挤破头想进美国市场,却忘了美国超市里 70% 的玩具、40% 的服装都印着 “Made in China”。
更讽刺的是,连白宫发布会的麦克风、国旗杆都是中国造。这哪是中国需要美国客户,分明是美国消费者离不开中国制造。就像网友调侃的:“攻击中国制造是工作,享受中国制造是生活。”
不过话说回来,美国这波 “自信喊话” 背后,藏着三个致命漏洞。一是经济账算得稀里糊涂。美国现在 36 万亿美元债务压顶,光利息支出就占财政收入三分之一。
要是真把中国市场逼急了,谁来接盘美债?最近美债收益率飙升、美元指数跌破 100,已经露出资金撤离的端倪。欧洲和日本趁机捡漏,抢着吃 “断头饭”,这让急需发新债还旧债的美国情何以堪?
二是市场逻辑自相矛盾。美国一边加征关税,一边抱怨中国商品涨价,这种 “既要又要” 的操作,连美国民众都看不下去了。
旧金山居民迈克・墨菲吐槽:“关税就是变相给美国人加税,衣服水果都涨价,底层家庭怎么活?”
更搞笑的是,好莱坞现在急得跳脚 —— 中国要是减少引进美国大片,迪士尼和华纳的股价怕是要 “腰斩”。这哪是中国需要美国市场,分明是美国企业求着中国开大门。
三是战略误判害人不浅。美国以为中国离了 “美国客户” 就活不下去,却忘了中国正在搞 14 亿人的内循环。
去年设备更新政策让企业采购额增长 7.1%,新能源车销量暴增 45%,连扫地机器人都卖疯了。这种内需爆发力,岂是 3 亿人口的美国能比的?
更别提中国还有 “一带一路” 和 RCEP,就算美国市场关门,照样能在全球找新伙伴。
现在要是再这么折腾下去,美国的 “金融霸权” 怕是要变成 “金融笑话”。
至于未来走向,我赌特朗普会在三个月内服软。毕竟美债收益率每涨 0.1%,美国政府每年就要多掏 360 亿美元利息。这种 “烧钱游戏”,连任压力巨大的特朗普玩不起。
到时候是派国务卿访华求和,还是学当年尼克松 “破冰之旅”,咱们拭目以待。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当中国 14 亿人的消费潜力彻底释放,美国再想靠 “市场霸权” 讹诈,怕是连门都摸不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