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美国白宫发言人卡罗琳·莱维特声称,中国应该与我们达成协议,而不是我们应该与他们达成协议!这话听着挺硬气,可实际操作起来却像小孩过家家 —— 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就拿最近美国的关税政策来说,前脚刚对华加征 125% 的关税,后脚就深夜豁免了智能手机、电脑等 20 类商品,半个月内三次政策大转弯,连美国自己媒体都吐槽 “政府像喝醉酒的司机在马路上乱开”。这种矛盾背后,恰恰暴露了美国既想打压中国又离不开中国的现实困境。 先说说美国为啥一边喊着 “中国需要我们”,一边又频繁调整关税。其实道理很简单: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根本离不开中国商品。就拿这次豁免的电子产品来说,中国生产了全球 73% 的智能手机和 78% 的笔记本电脑,苹果公司 90% 的 iPhone 都在中国组装。 如果真把关税加到 125%,一部 iPhone 价格可能涨到 3500 美元,美国老百姓早就骂翻天了。更要命的是,美国半导体产业也依赖中国供应链,比如芯片制造设备、集成电路等,这些东西要是断供,美国科技巨头的生产线都得停工。所以,美国政府表面上强硬,实际却不得不向企业和市场低头。 再看美国为啥天天催着中国 “打电话”。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方面,美国想通过施压让中国在贸易谈判中让步,比如要求中国开放更多市场、减少对美顺差; 另一方面,美国自己也有求于中国。就拿气候问题来说,中美是全球最大的两个碳排放国,两国合作对全球减排至关重要。还有朝鲜半岛、伊朗核问题等国际事务,美国也需要中国的支持。更关键的是,美国国债中有 7590 亿美元握在中国手里,如果中国大规模抛售,美国金融市场可能会崩盘。这些都是美国不得不主动喊话的原因。 但美国这种 “既要当裁判又要当运动员” 的做法,在现实中根本行不通。就拿关税政策来说,4 月 11 日豁免 20 类商品的 125% 关税,其实是美国政府在国内压力下的妥协。苹果公司等企业早就警告,如果继续加税,它们的利润会暴跌 15%,而美国消费者也承受不了物价飞涨。 美国一边豁免中国商品关税,一边又威胁要对半导体等产品加征新关税,这种朝令夕改的政策,让美国企业根本没法制定长期计划。有美国玩具公司负责人就抱怨,关税政策让他们的成本从 230 万美元暴涨到 1 亿美元,简直像 “世界末日”。 说到底,美国这种 “甲方心态” 就是典型的霸权思维。他们总觉得自己是全球经济的 “金主爸爸”,其他国家都得围着自己转。但现实是,中国对美出口占比已经从 2018 年的 19.2% 降到 14.7%,而美国对华出口却增长了 6 倍多。 这说明中国经济对美国的依赖度在下降,反倒是美国企业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市场。比如特斯拉 2024 年在华销量超过 65 万辆,同比增长 8.8%,要是失去中国市场,这些企业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一边喊着 “脱钩”,一边却在偷偷调整政策。比如 4 月 11 日豁免的电子产品,涉及 1239 亿美元的贸易额,占中国对美出口的 23.6%。这些商品都是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刚需,根本找不到替代来源。 还有美国国债,中国持有量虽然下降,但依然是第二大持有国,美国政府要是真跟中国 “脱钩”,自己的财政窟窿都补不上。 所以,美国的 “甲方心态” 其实是外强中干。他们既想通过关税打压中国,又害怕伤了自己的经济;既想在国际事务中保持主导地位,又不得不依赖中国的合作。这种矛盾的本质,就是美国霸权衰落与中国崛起之间的碰撞。 而中国的应对策略也很明确:奉陪到底,但绝不妥协。就像商务部说的,中国有坚定的意志和丰富的手段,绝不会坐视自身利益被损害。在这场博弈中,谁更需要谁,时间会给出答案。
4月16日,美国白宫发言人卡罗琳·莱维特声称,中国应该与我们达成协议,而不是我们
瑛悦说事儿
2025-04-17 12:33:27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