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朗普执意升级关税战,中方叫停了波音与中国企业的“大单”,随后,特朗普对70多国进行施压,要求其不许帮助中国逃避关税。那么,中方的反制举动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特朗普的行为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当中美贸易战的硝烟再度弥漫,全球航空业成了新的风暴眼。日前,中国宣布暂停接收美国波音公司生产的飞机,这一决定不仅让波音股价应声下跌,更将中美博弈推向了新高度。
毫无疑问,中国暂停接收波音飞机的决定,是对美国加征“超高”关税的直接回应。彭博社报道称,中国航空公司已被要求停止从美国采购飞机及相关零部件,导致波音约10架即将交付的737Max飞机陷入僵局,这些飞机中,部分停放在西雅图的工厂附近,另一些则滞留在中国舟山的完工中心,尽管已完成付款的部分订单可能被个案处理,但整体交付计划已蒙上阴影。 要知道,波音公司作为美国高端制造业的代表,长期依赖中国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进口的飞机及零部件中,51%来自美国,金额达62亿美元。中国航司的主力机型包含波音737、777和787,以及公务机市场的湾流飞机等。然而,随着关税加征至125%-130%,进口成本陡增,中国航司不得不调整策略:南航紧急叫停10架波音787-8的购入计划,吉祥航空推迟接收787-9梦想客机。
这一反制不仅冲击波音,也暴露了美国航空产业链的脆弱性。与此同时,中国国产C919的加速量产和空客订单的增加,进一步挤压了波音的市场空间。美国舆论普遍认为,中方的举措既是商业选择,更是政治信号——在高端制造领域,中国已具备反制能力。 事实上,波音的窘境仅仅是冰山一角,关税战的影响已渗透至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就拿飞机来说,一架飞机包含数百万个零部件,涉及上千家跨国供应商,而美国加征关税导致零部件跨境流动成本激增。例如,波音787的方向舵由中国成飞生产,需运至美国组装后再返销中国,面临“双重关税”风险,即便是一颗特殊螺栓的短缺,也可能导致整机交付延期。因此,中方采取措施也是基于现实利益的考量。 而另一边,被“冒犯”的特朗普则试图拉拢盟友孤立中国。据《华尔街日报》披露,美国正与70多个国家谈判,要求其阻止中国通过第三国转运货物或设厂以规避美国关税,美财长贝森特将此视为“孤立中国经济”战略的一部分,并优先锁定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14个主要贸易伙伴,施压其降低对华合作。
分析来看,这一策略效果存疑。欧盟虽然对美国妥协降低汽车关税,但同时考虑对美大豆、钢铁加税,针对性打击共和党“红州”。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指出,极端关税措施将扼杀贸易,损害中美在其他领域的合作。而美国盟友的立场并不统一:日本明确拒绝为谈判让步,韩国和印度则在观望。 更何况,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还面临国内法律挑战,美国五家企业起诉政府,指控其滥用“紧急状态”名义越权征税,国会并未授权此类行动。前财长耶伦则批评称,高关税加剧美债信任危机,损害经济政策。 至于后续,尽管美财长贝森特称希望“各退一步”达成协议,但中方态度明确:解铃还须系铃人,美方需率先取消错误关税。白宫新闻发言人莱维特虽声称“球在中国这边”,但实际压力在美方——145%的关税已实质阻断中美正常贸易,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成为最大受害者。 对此,中方始终强调“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但对话必须基于平等尊重。简单来说,美方豁免部分产品关税仅是“一小步”,若真想谈判,需展现更大诚意,例如撤销对华加税、停止科技封锁。
总的来说,中美贸易战注定是一场消耗战,波音的困境折射出全球化产业链的脆弱,而特朗普的“全球围堵”策略则暴露美国影响力的局限性。对中国而言,反制不仅是捍卫利益,更是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对美国来说,滥用关税终将反噬自身经济。这场博弈中,唯一清晰的是:保护主义没有出路,合作才是正解,若美方继续一意孤行,最终埋单的不仅是波音,更是整个全球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