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皖系军阀卢永祥之子,卢小嘉,暴打黄金荣的那位富二代,暗中收买王亚樵刺

精英人物志 2025-04-17 13:17:55

1923年,皖系军阀卢永祥之子,卢小嘉,暴打黄金荣的那位富二代,暗中收买王亚樵刺杀淞沪警察厅长徐国梁。

刺杀事发后,王亚樵投奔卢永祥,作为报酬王亚樵当上了浙江纵队司令。

手下人员最多的时候有4000多人,胡宗南、胡抱一等人都在他手底下当过小队长。

此时的王亚樵,声名鹊起,鼎鼎大名,而此时26岁的戴春风,混的一言难尽。

当了几年教书先生还被学校开除了,社会上混迹多年,一事无成。

走投无路的他,投奔了王亚樵的浙军。

胡宗南,胡抱一,戴春风,王亚樵,这四个年纪相仿却都有着远大志向的年轻人,在军营中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并在1924年结拜为兄弟。

这时候的胡宗南还不是天子门生第一人,胡抱一也不是国军中将,戴春风也不是别人提起色变的军统一把手戴笠。

起于微末时的情谊,终归是因为利益的冲突,兵戎相见。

结拜不久后,卢永祥兵败下野,树倒猢狲散,王亚樵也没有能力留住几位兄弟,大家各奔前程。

只是万万没想到,他年和戴春风再相遇时,已然是不可缓解的仇敌。

后来的戴笠,成为了黄埔六期的学员,根正苗红的天子门生,并通过情报工作得到了蒋介石的信任,成为蒋介石的左臂右膀。

1927年,南京政府举行奠都仪式,王亚樵作为工人代表上台发言,发言中直呼蒋介石为新军阀,这让坐在主席台上的蒋介石,又怒又尴尬。

会议后,蒋介石下令拘捕王亚樵,而王亚樵早已做好准备,从容离场。

此事后,王亚樵和蒋介石,如同水火,正式决裂。

考虑到王亚樵的巨大影响力,蒋介石不是没有考虑拉拢过他,可王亚樵对他发动的412政变深痛恶绝,认为蒋介石完全违背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意志。一个嫉恶如仇性如烈火的斧头帮帮主,又怎么会和蒋介石这样阴谋家志同道合?

1928年,王亚樵刺杀安徽建设厅长张秋白,这人是蒋介石的一个狗腿子,为蒋介石的上台积极奔走,然后才捞到这么一个虚职。

1931年6月在庐山刺杀蒋介石未成,7月刺杀宋子文。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王亚樵任淞沪抗日义勇军司令,集合3000余人,开赴太仓战场,配合十九路军抗日。

4月29日,刺杀暗杀日本派遣军司令白川义则。

王亚樵反蒋抗日,老蒋、日本人、汉奸都对他十分忌惮,也十分想要除之而后快。

戴笠第一次接到蒋介石捉拿王亚樵的军令,是在1931年。

一边是曾经的义兄,一边是现在的主子,表忠心的大好机会。戴笠稍作纠结便决定背叛自己昔日的兄长。

王亚樵听到风声后十分痛心,写了一份绝交信:“我对你没有话讲,委员长礼贤下士,你就和颜悦色,委员长疾言厉色,你就嫉恶如仇。”

至此,兄弟情义付之东流。

王亚樵的手段和实力,戴笠十分清楚,为了捉拿王亚樵,戴笠是费尽心机绞尽脑汁,在上海严密部署,海陆空严防死守。甚至还挂出了100万的悬赏,可看出对这位昔日兄长的重视。

这般部署下,王亚樵能够藏身的范围越来越小,他的队伍在100万赏金的诱惑下土崩瓦解,甚至他的好友柏藏秀将他直接出卖。

为了逃过军统的层层搜索,王亚樵剃了胡子,装作女人,才从上海逃出生天,跑到香港。

在胡汉民的活动下,港督对王亚樵进行保护,军统无计可施。

无奈之下,南京政府出面和英国政府交涉,这才逼的王亚樵离开香港,辗转数地躲入反蒋“西南派”驻扎的广西。

那里有蒋介石的老对头,李宗仁、白崇禧等人暗中保护。

1936年,苦寻无果的戴笠想到一条毒计,戴笠深知王亚樵一向讲义气,对部下很好,于是他开始大肆围捕猎杀王亚樵的部下,借此逼迫王亚樵的现身。

后来戴笠将王亚樵的心腹余立奎从香港押到了南京,余立奎和王亚樵可是过命的交情,各项酷刑下也没有得到王亚樵的讯息。

但是,戴笠还是从余立奎的小妾余婉君身上找到了线索。

余婉君,在嫁给余立奎之前,和王亚樵有过暧昧关系,在余立奎被抓后也会定期给余婉君母子汇钱。戴笠料定王亚樵不会对这个女人置之不理,于是找到余婉君威逼利诱:

“你带我们找到王亚樵,我马上放了你丈夫,还给你10万大洋。现在你丈夫怀疑你和王亚樵旧情复燃,正好你带我去见王亚樵,即可证明清白。”

或许是见利忘义,或许是不明所以,余婉君给王亚樵寄了一封信,哭诉丈夫被抓自己走投无路想要投奔王亚樵。

1936年10月,余婉君带着儿子来到广西梧州,王亚樵给她们母子二人租了一幢二层小楼来安顿她们,却不曾想余婉君身后跟着戴笠、陈亦川等特务。

10月17日,王亚樵前往小楼看望余婉君母子,正当他放松警惕和余婉君闲聊时,特务破窗而入,先是将石灰粉洒向王亚樵双眼,后又对他连开数枪。

为了留证确认本人,这些特务们还残忍的剥下了王亚樵的面皮。其中有个特务不齿余婉君出卖恩人的行为,在临走时也一枪带走了她。

让老蒋一听到他的名字就牙疼的“民国第一刺客”,暗杀大王终死于暗杀。

0 阅读:98

猜你喜欢

精英人物志

精英人物志

记事,观世,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