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卫立煌给朱德写信,拜托他保护自己85岁的母亲,朱老总收到信后,将这件事上报给了毛主席,谁知毛主席居然将卫立煌的名字放在了“头等战犯”的名单中,事后众人知道,这是救了卫立煌一命。
1949年,时局动荡,国民党的统治岌岌可危,一位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名字十分特殊,既出现在共产党公开的“战犯名单”里,又被列入一份秘密的保护名单之中,这种看似自相矛盾的情况,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政治考量呢,这位将领,就是曾经与共产党共同抵抗日本侵略的国民党陆军上将——卫立煌。
全面抗战时期,面对共同的侵略者,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同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国民党将领卫立煌时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他和八路军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了支持八路军抗战,卫立煌将军大方地拿出几百箱珍贵的牛肉罐头送给18集团军,这件事,他的下属杲海澜亲眼见证,表明卫立煌对共产党军队抱有难得的友好态度。
延安之行对卫立煌的思想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他仔细阅读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开始反思之前“速胜论”和过分依赖武器装备的错误观念,并且对八路军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战略部署有了更透彻的理解,这趟延安之行让他对战争的认识发生了转变。
但是,解放战争打得越来越激烈,卫立煌的处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辽沈战役失败后,他逃到南京,结果被蒋介石控制起来,实际上是被软禁了,国民党内部的争斗越来越厉害,卫立煌的日子非常不好过,随时可能遭遇危险。
卫立煌那时候处境很不好,自身安危都难以保障,更放心不下远在合肥老家的85岁老母亲和家人,面对多重压力,他冒险给老朋友朱德写了一封信,信里没说战事输赢,只恳切地请求共产党方面能够保护他的家人,特别是年事已高的老母亲,希望他们能平安无事。
这封信件迅速送达毛泽东手中,面对曾经并肩抗日的战友,如今的对立阵营人物卫立煌,毛泽东做出了出人意料的决定,将卫立煌的名字加入新华社发布的“战犯名单”之中,这个做法表面上看起来自相矛盾,实际上却包含着深远的政治考量。
将卫立煌列为战犯,反而降低了蒋介石的戒备心,让蒋介石误认为卫立煌没有与共产党暗中联系,因此放松了对卫立煌的监视,撤走了大部分特务,这个策略,客观上为卫立煌将来顺利脱身创造了更有利的机会。
卫立煌这位国民党高级将领,因为曾被定义为“战犯”,身份反而变得特殊起来,像个保护罩一样,让国民党特务不敢轻易对他下手,与此同时,毛泽东秘密地给邓小平他们下达指示,强调一定要好好照顾卫立煌的家人,很快,卫立煌年迈的母亲就被安全地接到共产党控制的地区,并得到了非常周到的安排和照顾。
蒋介石稍有松懈,卫立煌便抓住机会逃离南京,在香港低调生活,避开了国民党特务的追捕,时间到了1955年,卫立煌最终选择回到大陆,毛泽东亲自出面接待,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气度以及精妙的统一战线策略。
卫立煌的经历,展现了毛泽东在复杂的时代局势下,如何运用卓越的政治手段,巧妙地处理各种难题,最终赢得民心,也许直到去世,蒋介石都无法明白,为什么自己最器重的将领会倒向共产党,历史经验表明,能够赢得人民拥护的人才能赢得天下,毛泽东的策略恰好是对这一道理的最佳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