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潮州知府陈兆棠五花大绑示众时被拍下的罕见照片。陈兆棠以“治匪”闻名,且又不贪不腐,是清末官场难得的一注清流,然而在他被处以极刑后,百姓无不拍手称快,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和那些科考入仕的官员不同,陈兆棠的官是花钱买来的,而这也是他心中的隐痛,因此他走马上任后,立志要做个一心为民的好官。
其实,陈兆棠并非不学无术的草包,他出身湖南桂阳名门,父亲陈士杰早年是曾国藩的心腹幕僚,先后担任过浙江巡抚和山东巡抚。
陈士杰对家族教育极为看重,不光请来晚清大儒王闿运悉心教导,还让儿子们出外游学增长见识,因此他的几个儿子都很有出息,留下了“一家兄弟两翰林”的佳话,唯有陈兆棠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竟然连个秀才都没考上。
要说陈兆棠在学业上并不比兄弟差,他年少有志,敏而好学,在游学的过程中更是“以知名当世”,然而就他这样才华出众的人,偏偏就不能通过科举这条正途入仕,最终在而立之年凭着父亲的关系,花钱捐了一个五品官员。
然而陈兆棠的仕途一波三折,先是母亲病逝,辞官回家守孝3年,服丧期满准备再次上任时,父亲又卒于任上,于是他只得再次去官守孝3年,直到1895年,他才到四川云阳走马上任。
身为地方官员的他不光审案清明,还捐修书院,不过他最厉害的还是重典治匪,他制定相关法规,兴办团练,还将历任悬赏不获的匪首张老光子绳之以法,仅用一年就使匪徒改过自新,治安得到很大改善,因此百姓夸赞他是“剿匪大王”。
不过,也有人不认可陈兆棠治匪的手段,认为他“岁杀盗三百人”是滥杀所为,不是治县良策,比如新都知县黎承礼就因看不上他的做法,拒绝了他想要联姻的请求。
那时的陈兆棠虽说名声在外,却因不贪不腐一贫如洗,一家人的生活常常入不敷出,但他却很耐得住清贫,比如岑春煊调任两广总督时,由于欣赏陈兆棠治匪的能力,于是带着他到广州上任,并任命他为武匡军首领,按规定岑春煊应送2千金给陈兆棠做统领费,结果陈兆棠坚决不收受,而这也正体现了他“不徇私、不要钱”廉洁自律的一面。
当然,陈兆棠能步步高升,还是因为遇到了岑春煊这个贵人。
1902年,由于哥老会在四川闹事,岑春煊被任命为四川总督前往平乱,听闻陈兆棠剿匪之名,便把陈兆棠升任为邛州知州,而陈兆棠以重拳狠狠镇压了地方上的匪患,解除了哥老会引发的社会危机,这让岑春煊十分高兴。
岑春煊署理两广总督时,便让陈兆棠随行广州负责统领武匡军,当时广西大旱绝收,盗匪四处劫掠偷盗,扰得百姓苦不堪言,陈兆棠便在当地招募了1500人成立了“两广棠字全军”,并亲率队伍在广西境内四处镇压,消灭的土匪不计其数。
1905年,肃清广西境内的匪患后,陈兆棠又奉岑春煊的命令,迅速奔赴广东稽查全省各军,大权在握的他此时好不风光,而他也认定想要升官,就要在治匪这条路上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陈兆棠在被任命为惠州知府后,主要负责当地的治匪工作。在他看来广州匪乱远甚于四川,当初在四川是用重典治匪,那么在广州就要用严刑峻法镇压才有效果。
于是,陈兆棠要求当地的士绅大族交出族内盗匪,且规定了盗匪数目,这样一来士绅大族为了完成任务,就只能将一些有小偷小摸行径的人抓来交差,甚至为了完成任务还用百姓充数。
比如有个叫罗宾二的农民被匪徒所劫,罗父报案后,陈兆棠的手下便把匪徒与罗宾二一并抓回,结果匪徒竟然行贿陈兆棠手下的武官胡有德,诬告罗宾二是绑匪,而陈兆棠不问青红皂白就将罗宾二正法,后来他才知道杀错了人,又将胡有德关押,可人死已不能复生。
在陈兆棠在治理惠州的3年里竟杀了3千余人,这其中又不知有多少个“罗宾二”,因此百姓对他恨之入骨,纷纷称他是“屠伯”。
陈兆棠调任潮州知府后愈发变本加厉,竟日屠三百人,百姓虽怨声载道,却吓得不敢出门,唯恐被当作盗匪正法。
其实,陈兆棠这样滥杀无辜,主要还是为了彰显政绩,毕竟清政府对于地方最重要的考核就是治安稳定,所以陈兆棠虽然草菅人命,朝廷却赞他办事有方,这样一来,其他地方的官员为了保住官位,也有样学样。
王闿运曾写信规劝陈兆棠切不可用武力治理地方,应该以文治为主,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但陈兆棠却不听劝告,他认为宁错杀一千,也不可放过一个,才能震慑盗匪,还百姓安宁。
然而此时的百姓已经明白“为匪死,不为匪亦死”,因此当辛亥革命爆发时,他们积极响应革命军对衙门发动进攻。
潮州光复后,负隅顽抗的陈兆棠被革命军五花大绑悬于衙门前的照壁下示众,引来千余围观百姓,更有甚者为泄恨,竟逼迫陈兆棠吞粪禁声。
其实直到此时,陈兆棠还有活的希望,当时革命军提出让他资助10万元可免一死,结果却被他啐了一口道:“我就算有,也不拿来帮你们谋反。”革命军见他冥顽不灵便执行了枪决,直至13枪后他才咽气,亲眼目睹陈兆棠被处以极刑的百姓见状,无不拍手称快。
酬谢的酬谢行
這是該當何罪🤔,據說是從他身上搜出來的懷疑🤔🤨是脏款😯[大笑][哈哈笑][呲牙笑][红脸笑][眯眼睛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