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72年公安部向全国下发的,关于抓捕余洪信的通缉令。余洪信是63军副军长,同时他还是名声在外的战斗英雄,那么他是怎么从战斗英雄沦落到当逃犯的呢? 余洪信是河北武强县人,解放战争期间参军入伍。他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再加上不怒自威的相貌,就连敌人见了都胆寒不已。 余洪信作战勇猛,枪法也无人能及,他不仅枪法准,还练就了使双枪的绝技,因此他又被称为“双枪李向阳”,而他也在石家庄战役等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朝鲜战争爆发后,余洪信主动请缨踏上了朝鲜战场,身为尖刀营营长的他参加过多场战役,特别是奇袭白虎团一战,因俘虏韩国王牌部队“虎”战旗,导致“白虎团”番号被取消,而他也因此名声大震。 1969年7月,随着中苏关系交恶,为了防止苏联入侵,时任师长的余洪信,率63军187师奔赴内蒙古集宁,不久又改驻山西榆次。至11月,余洪信升任63军副军长,不久后,他率63军开赴内蒙古执行战备支边任务。然而战斗并未打响,上级却让余洪信成为地方领导。 余洪信打仗是一把好手,不过管地方事务却缺乏经验。再加上他脾气暴躁,动辄对同事及下级责骂,工作中还总是耍“军阀作风”,因此等余洪信于1972年5月离开内蒙古时,关于他的告状信,也如雪片般飞到了周总理的案头。 这些告状信中集中反映了余洪信生活腐化,作风败坏。不光打骂党政干部、捆绑群众等,还强奸、侮辱妇女多达33人。 周总理对信中反映的情况很重视,于是派63军进行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余洪信确实存在辱骂地方党员干部、捆绑、打骂群众及强奸、侮辱妇女等问题。 余洪信也认识到自己犯下的错误很严重,他态度诚恳地表示,怎么处分都没有意见,唯有一点,就是不要开除他的党籍。63军常委会在经过商议后,给予他留党察看2年的处分,撤销副军长职务,级别则从12级降到17级。 然而北京军区在看到63军常委会的处理意见后,却给出“错误严重,检讨不深刻”的批示,并将处理意见退回63军。 对于这个结果,余洪信很是不满,他不停地向政委和军长询问:“难道这样处理还不行?非要判我的刑?”显然他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多严重,甚至还公开表示,他只认错不认罪。 这天早晨,余洪信听说北京军区的张副政委要来,这让他立刻紧张起来,他认为这肯定和他的事情有关。没准就是来宣布判他的刑。此时的他,不光疑神疑鬼,还异常敏感,他发现他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在悄声议论他。那言听计从的老婆,也对他爱搭不理,还时时监视着他。 到了晚上,余洪信心烦意乱地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于是他决定孤注一掷,在凌晨的时候,他从军直侦察连偷了2把手枪。返身回家。老婆看到后大惊失色,问他枪不是交出去了吗?谁知余洪信抬手就对着老婆开了一枪,好在子弹打偏,没伤到老婆。 余洪信扭身走到了军长阎同茂家,可无论他怎么敲门,都无人应答。于是他又去敲曹政委家的门。很快,曹政委的妻子开灯穿衣准备起床开门,结果余洪信对着窗户连开数枪,导致对方当场死亡。 余洪信继续向前走时,撞上杨副政委。杨副政委是听到枪声出来查看情况。可他高度近视,没看到余洪信手里的枪,结果余洪信对他开了2枪,把他打趴在地,好在子弹只伤及肩部皮肉,并无大碍。 这时,63军军部大院内已经乱作一团。余洪信在打伤了正在通过电话报告情况的通信员后,便消失在了夜色中。 余洪信持枪行凶案震惊了中央,公安部立刻成立了专案组搜查余洪信,并接连2次向全国下发了抓捕余洪信的通缉令。 然而经过一个月的搜查,却始终查找不到余洪信的下落,一时社会上各种传闻不断。直到2名太原铁路工人,在麦地里发现了一具高度腐烂的尸体和两把手枪后,案情才有了转机。 经过验明正身,死者正是余洪信,而那两把手枪也与63军上报的枪号相符,也就是说余洪信在逃走后并没有跑远,就畏罪自杀了。 1972年11月,63军党委开除了余洪信的党籍、军籍,并将其定性为反革命分子。 虽然余洪信持枪行凶案终于画上了句号,然而一名战斗英雄,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也让很多人为他感到惋惜。其根源还是余洪信虽然劳苦功高,但他没能在思想上有所提高,反而居功自傲,在生活上腐化堕落,一错再错,最张立只能自绝于人民。
这是1972年公安部向全国下发的,关于抓捕余洪信的通缉令。余洪信是63军副军长,
寻墨阁本人
2025-04-17 15:34:21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