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纽约时报》又坐不住了,4月14日专门发文讨论中国稀土管制问题。字里行间

国际秘闻大侦探 2025-04-17 16:08:53

最近美国《纽约时报》又坐不住了,4月14日专门发文讨论中国稀土管制问题。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子焦虑,明里暗里都在劝说中国放松出口限制。看来这次咱们的稀土管制是真戳到他们的痛处了。

说到稀土,可能很多人觉得不就是一种土嘛。但事实上,这玩意儿堪称现代工业的"维生素"——用量不大,却缺它不可。特别是在军工领域,从战斗机到导弹,从无人机到核潜艇,哪个不是靠稀土材料撑起来的?现在中国一出手管制,美国军工企业立刻就慌了神。 稀土到底是什么? 先科普一下,稀土其实是一组金属元素的统称,包括17种元素。别看名字里带个"土"字,实际上都是实打实的金属。像钕、镝、钇这些元素,虽然名字拗口,但在高科技领域个个都是"香饽饽"。

F-35战斗机每架要用掉几百公斤稀土材料 一艘核潜艇的稀土用量更是超过4吨 导弹制导系统、无人机电机都离不开稀土永磁体 这些材料就像武器装备的"神经系统",看着不起眼,缺了它们,再先进的武器也得趴窝。 中国这次出手管制了7种稀土相关物项,包括钐、钆、铽、镝等。4月4日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当天就生效。官方的说法很明确:这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履行国际防扩散义务。毕竟这些材料都有军民两用属性,进行出口管制在国际上再正常不过。 但美国那边显然坐不住了。军工企业和国防部门把这个管制解读为对他们的"警告",反应之激烈,活像被踩了尾巴的猫。

说到底,还是因为他们在稀土供应链上被中国"卡脖子"了。几个关键数据很能说明问题: 中国重稀土产量占全球99%稀土精炼产能占全球90%日本、德国的稀土磁体厂,原料还得从中国进口 美国本土倒是有个芒廷帕斯矿,上世纪80年代曾是全球稀土主要来源。但后来在中国稀土产业的冲击下关门大吉。虽然现在复产了,但尴尬的是——开采出来的稀土三分之二还得运到中国加工。这就好比种了麦子却不会磨面粉,你说憋屈不憋屈?

军工领域的依赖更让人咋舌。举几个例子: F-35战斗机的集成电源组件用了中国稀土合金,2022年因为这个导致交付中断 陆军精确制导弹道导弹的尾翼旋转装置依赖中国稀土磁体 海军陆战队的电动无人机,核心电机必须使用稀土材料 美国防部不是没想过办法。五角大楼曾试图替换F-35上的中国部件,结果发现根本绕不开。现在军工企业的库存最多撑几个月,你说他们能不着急吗?

英国金属贸易商利普曼·沃尔顿的交易员亚伦·杰罗姆说得直白:"中国不仅控制了稀土开采和精炼,还主导了下游供应链。这意味着在武器成本上,中国掌握着定价权。" CSIS的格蕾丝琳·巴斯克兰更是一针见血:"中国的举措直接威胁到美国国家安全。"美国空军官员甚至把这称为"预警性措施"——言下之意,中国现在只是小试牛刀,真要动真格的,美国军工怕是要"断粮"。 想想也是,中国完全可以选择:加征出口关税实施配额限制甚至全面禁运 这不是危言耸听。在稀土加工技术上,中国领先全球不是一星半点。从矿石开采到精炼提纯,再到制成高性能磁体,整条产业链的关键环节都在中国手里。美国想另起炉灶?没个十年八年根本看不到希望。

说来讽刺,美国在贸易战中对中国挥舞大棒时,恐怕没想到会有今天。加征关税、技术封锁时有多嚣张,现在被稀土"卡脖子"就有多狼狈。芒廷帕斯矿的困境就是最好例证——复产这么多年,产量上不去,加工还得靠中国,活像个"半成品工厂"。 这就好比两军对垒,突然发现弹药库的钥匙在对方手里。纽约时报那篇报道看似在"劝"中国,实则是掩饰不住的焦虑。美国军工现在面临两难: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是几十年技术积累和产业投入的结果。现在根据国家安全需要实施管制,既合理又合法。美国与其在这"苦口婆心",不如好好想想在贸易政策上如何拿出诚意。 说到底,大国竞争拼的就是核心资源和供应链的掌控力。稀土这把"利剑",中国握了这么多年,如今用得恰到好处。美国要想摆脱依赖,恐怕得先经历一段"戒断反应期"了。只是不知道,他们的军工体系能不能扛得住这段阵痛期?

0 阅读:63

猜你喜欢

国际秘闻大侦探

国际秘闻大侦探

以独特视角,带您领略国际政治的波澜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