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内有那么多人支持乌克兰?说白了,一开始大家并不是完全站在乌克兰一边,而是

奥斯卡永夜 2025-04-17 16:39:30

为什么国内有那么多人支持乌克兰?说白了,一开始大家并不是完全站在乌克兰一边,而是通过不断的信息渗透和情感铺垫,慢慢地让很多人对乌克兰的同情达到了某种程度,甚至在关键时刻产生了“我们必须支持”的感觉。 最近打开短视频平台,满屏都是炮弹炸碎的民居、抱着玩偶哭泣的小孩,连废墟里的老太太都能精准捕捉到镜头 ——BBC 的记者怕不是拿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这种 “眼泪攻势” 看多了,连村口王大爷都忍不住嘀咕:“乌克兰咋总被欺负?” 这事儿得从算法说起。短视频平台的推荐机制就像个嗅觉灵敏的猎犬,你只要点过一次 “乌克兰战争” 的视频,接下来三天都会被类似内容刷屏。 2023 年 2 月那波高潮时,乌克兰被轰炸标签的视频每分钟能被刷 92 万次,相当于每个中国人都看了三遍。 更绝的是,西方媒体和乌克兰官方账号搞起了 “内容协同作战”:BBC 负责拍废墟,乌克兰政府账号负责配文 “俄罗斯暴行”,再加上 AI 生成的 “感人故事”,一套组合拳下来,任谁都得心里一紧。 不过这套路背后藏着个大 bug。西方媒体号称 “民主”,结果报道全是选择性失明。 比如北约东扩二十年把俄罗斯逼到墙角的事儿绝口不提,却反复渲染 “普京入侵”;乌克兰亚速营的纳粹背景能写成 “抗俄英雄”,俄军公布的美国生物实验室证据却被说成 “阴谋论”。 最搞笑的是,乌克兰官方推特账号居然用《风骚律师》的梗给英国前首相约翰逊拉票,结果被英国工党痛批 “干涉内政”—— 这波操作,怕不是把推特当自家后花园了? 更魔幻的是信息茧房的威力。西方平台一边封禁俄罗斯媒体 RT 和 Sputnik,一边给 “支持乌克兰” 的标签加流量权重,导致 “民主对抗独裁” 的叙事像病毒一样扩散。 有研究显示,64% 的美国网民相信俄军故意攻击平民,却只有 9% 知道亚速营的暴行。 这种 “信息偏食” 放到国内也一样:你要是总看 “乌克兰难民” 的视频,系统就会源源不断推送类似内容,直到你觉得 “乌克兰 = 受害者” 成了铁律。 但这事儿也不能全怪算法。乌克兰政府的 “情感营销” 确实有一手。泽连斯基的 “战时总统” 人设堪称教科书级别:穿军装直播、用短视频发 “战斗檄文”,甚至把无人机拍摄的战场画面配上悲壮的背景音乐。 最绝的是他们推出的 “网红猫咪斯捷潘”,这只爱在红酒杯前摆造型的猫在 Instagram 上圈粉百万,生生把战争包装成了 “萌宠历险记”。这种 “软刀子” 杀人的手法,比直接喊口号管用多了。 不过话说回来,国内支持乌克兰的声音里,也有不少理性的思考。 比如有人指出,乌克兰的困境本质是大国博弈的牺牲品,北约东扩才是冲突根源;也有人质疑西方媒体的 “双重标准”—— 为啥乌克兰袭击俄罗斯民用设施叫 “反击”,俄军的类似行动就成了 “屠杀”? 更有网友调侃:“要是俄罗斯也搞个‘战斗民族’短视频账号,估计能和乌克兰的哭戏 PK 一下。”

0 阅读:1
奥斯卡永夜

奥斯卡永夜

奥斯卡永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