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新四军三打来安城,日军躲进四合院负隅顽抗,见部队久攻不下,罗炳辉灵机一动:“给炸药包浇上煤油,咱们用火攻!”
罗炳辉时任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
1939年9月,驻滁县的日军进犯来安城。
五支队成立不到两个月,还没有真正与日军面对面较量过。罗炳辉认为,这是一次机会,不仅可以检验部队的战斗力,若能战胜日军,还能把五支队的威名打出来,到时候五支队扩充实力,就会变得更容易。
思索再三,罗炳辉决定在路上设伏。
不久,700多名日伪军由滁县向来安进犯,这股日伪军,三分之一是日军,三分之二是伪军。
罗炳辉已经在日伪军的必经之地上设伏,日伪军一进入伏击圈,就遭到了新四军的火力打击。伪军见势不妙,开始撤退,但日军却怪叫着向新四军扑杀过来。
好在新四军占据地形和人数优势,气势汹汹的日军根本讨不到便宜,只好选择逃跑。逃跑后,这股敌人就退到了来安城,因为这时候来安城还没有新四军,日伪军可以利用来安城的城墙,继续负隅顽抗。
罗炳辉不打算硬碰硬,他叫来了30多名侦察员,让他们手持短枪,趁着夜色进城袭扰日伪军,这30多名侦察员进城后,在日伪军驻地袭扰了一阵。
日伪军白天挨了打,晚上又遭偷袭,由于不知新四军底细,敌人惊破了胆,只好选择弃城逃跑。
此战失利后,日军不甘心,1939年11月21日,驻滁县的日军又出动了400余人,第二次占领了来安城。
罗炳辉见日军死不悔改,决定再教训他们一顿。
为了了解日军的情况,罗炳辉先是派人进城侦察,侦察员报告,日军进入来安城后,主要住在地主豪绅的深宅大院,不过日军对附近的情况还不太熟悉。
了解了这一情况后,罗炳辉决定发动群众,让城中的百姓和本地的战士帮忙,一起挖暗道,给日军来一个中心开花。在老百姓的配合下,罗炳辉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新四军顺利进城,并夺回了来安城。
此战,新四军歼敌200余人,还击毙了一个少佐。
二打来安城失利后,日军这才消停了一阵子。
1940年5月,日军第三次侵占了来安城。
这一次,日伪军出动了2000余人,其中,仅日军就有600余人,还有几十门炮、十几挺重机枪。
这时候正值夏收,日军占领来安城后,就派出很多兵力出城,抢夺夏收的成果,老百姓不堪其害,罗炳辉认为,日军太嚣张了,必须给他们一点教训才行。
经侦察员打探,罗炳辉得知,占领来安城的敌人是附近几个日伪据点拼凑起来的。占领来安城后,有的日伪军已经返回原来的据点,有的外出抢粮食,来安城的敌人,不过几百人,这里面还有不少伪军。
罗炳辉想了想,来安城的敌人是拼凑起来的,而且他们初到来安城,立足未稳,现在正是攻打来安城的最好机会。如果等日伪军站稳脚跟,就比较难打了。
这般想着,罗炳辉连忙召开作战会议。
经商讨,罗炳辉决定,以三个营的兵力攻城,余下的部队在附近打援,给攻城的部队争取歼敌的时间。
日军第三次占领来安城的时候,非常顺利,而且也没有发现新四军,所以进城后,日伪军的警惕性就比较差,而新四军又是趁着夜色发起偷袭,等城中的日伪军反应过来时,新四军的攻城部队已经进城了。
城中的日伪军突遭打击,只能仓皇应战,但很快,日军就进入了战斗状态,他们退到了几个四合院中。
这几个四合院,四周都有围墙,而且又高又厚,五支队没有火炮,一时间很难打下来。除此之外,日军还有不少重火力,若强行攻打,势必伤亡惨重。
但不打,一旦天亮了,等敌人的援军到了,新四军不仅消灭不了这股敌人,还可能反过来被敌人消灭。
罗炳辉知道后,灵机一动,说:“咱们用火攻!”
战士们一愣,不知道罗炳辉话中的意思。
罗炳辉解释,往炸药包里塞硫磺,或者用破布、稻草之类的东西捆住炸药包,然后浇上煤油,最后再扔进四合院里。这样,这些经过处理过的炸药包,遇到火焰就会马上燃烧爆炸,从而重创四合院的日军。
听了罗炳辉的话,战士们眼睛一亮,随即马上开始行动。事实证明,这种火攻的办法确实很有效果。
一时间,日伪军占领的四合院内,火光四起,轰隆隆的爆炸声此起彼伏,炸得日军鬼哭狼嚎,争先逃命。
有的日军刚冲出四合院,就被战士们开枪击毙了。
战士们见围墙被炸出一道口子,便发起了冲锋。
最终,新四军取得了三打来安城的胜利,这一仗,新四军再次歼敌200多人,余下之敌仓皇逃离来安城。
看着四合院的日军一个个被烧死,罗炳辉笑道:“听说小鬼子喜欢火葬,这次是真的‘火葬’了。”
这一仗过后,五支队彻底打出了威名,日军再也不敢轻易来犯,使得淮南路东根据地得以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