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论持久战》是千古第一阳谋?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

陌上伊人笑 2025-04-17 23:38:35

为什么说《论持久战》是千古第一阳谋?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全面战争阶段。 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武器装备较为落后。 相比之下,日本却拥有先进的军事装备和训练有素的军队。 外界普遍认为中国根本无法抵挡日本的侵略。 《论持久战》的理论通过对敌我双方的分析,认为了中国可以逐步消耗敌人,最终实现胜利。 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将经历三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 第一阶段,日军的进攻将使中国失去部分领土,但敌人资源的消耗将使其无法完全占领中国。 第二阶段,随着战场上的僵持,日军将面临兵员和物资的短缺,而中国则逐步消耗敌军的战斗力。 第三阶段,经过多年的坚持,中国逐渐集结了足够的战争潜力,最终展开全面反攻。 尽管中国在初期阶段屡遭败绩,但毛泽东强调通过敌后游击战和人民战争的广泛动员,逐步将日军拖入困境。 在1939年到1944年的战争过程中,铁道游击队开始袭击敌人的交通线,破坏日军后勤保障,缴获敌人物资。 在战争初期,日军占领了中国大量领土,国民政府面临巨大的压力,甚至一度出现了豫湘桂大溃败。 然而,到1944年时,中国军队不仅在敌后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逐步开展了更为有效的反攻。 与传统的阴谋不同,阳谋的特征是公开的、显性的。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便是一种阳谋,因为毛泽东不仅早早公开了自己的战略部署,而且通过不断积累小规模的胜利,最后形成了对日军的全面反攻。 毛泽东预见到,尽管国民党政府和国际社会在一定阶段会选择妥协,但中国的人民力量和抗战决心将是战胜侵略者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的核心优势是依靠人民力量进行战争。 毛泽东所提到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了日本军国主义无法动员民众,不能与人民建立真正的联系。 毛泽东的战略理论逐渐为更多人所认同。 一些曾经参与侵华的日本高官,在战后重新审视《论持久战》后,对战争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远藤三郎曾担任过日本关东军副参谋长等职务,战后被关押为战犯。 直到他读到《论持久战》,才深刻意识到日本的战略失误和战争中的短板。 远藤三郎在回忆录中承认,自己之前完全未曾意识到侵华战争的真正性质。 在远藤三郎的回忆录《日中十五年战争与我》中,坦言当时的战略决策是错误的,最终导致了日本的失败。 他详细回顾了侵华战争期间的种种不光彩行为,包括731部队的细菌战、对中国城市的轰炸等暴行,提供了大量关于日本侵华罪行的珍贵证据。 《论持久战》的内容让他重新反思。 1956年,远藤三郎访问中国,并将家传的武士刀赠送给毛泽东。 毛泽东接受了这份礼物,并回赠齐白石的画作。 另一位重要人物是昭和天皇的弟弟,三笠宫崇仁亲王,他在战争期间负责收集关于中国的资料,并专门研究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崇仁亲王对中国的战争局势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甚至认为日本军队无法与中共抗衡。 崇仁亲王因此撰写了一份《作为日本人对中国事变的内心反省》的报告,在日本军内传阅。 最终这份文献被认为具有“危险性”,并被长期封存。 战后,崇仁亲王向中国人民表示道歉,并承认日本侵略者对中国造成的深重伤害。 小林宽澄1940年参与了侵华战争。 1941年,他在山东被八路军俘虏。 尽管身陷敌营,小林依然多次尝试逃脱,甚至两次企图自杀。 在八路军的帮助下,他开始反思过去的所作所为,并最终决定加入八路军。 作为反战宣传员,他积极参与了反战同盟滨海支部的工作,并于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4年,他的妻子为他生下儿子,为了纪念中国刚刚颁布的第一部宪法,他给儿子取名“宪明”。 1955年,小林返回日本,尽管受到日本政府的严密监视,直到85岁才解除监视。 2005年,中国邀请他参加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纪念活动,2015年,又因其贡献颁发了纪念章。 2016年,他前往韶山,参拜毛泽东像。 最终,小林宽澄于2019年去世。 与他同样感慨的是山崎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选择留在中国,并以“赎罪”之名行医。 他不收取金钱,只接受粮食和生活用品作为报酬。 他的生前愿望是把遗体捐献给中国红十字会。 参考文献:[1]李涛,张皓博.抗战时期《论持久战》英文译本传播研究[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24,17(2):67-76136

0 阅读:38

猜你喜欢

陌上伊人笑

陌上伊人笑

‌感谢大家关注,我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