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湖南一个地主坐了39年牢,出狱后第一件事,就是给国家副领导王震写信:

墨舞风华姿 2025-04-18 00:46:11

1991年,湖南一个地主坐了39年牢,出狱后第一件事,就是给国家副领导王震写信:“您还记得45年前,359旅借的那1000担救命粮吗?“ 1945年,抗日战争刚结束,359旅在湖北环潭镇陷入困境。那是个寒冬,部队断了粮,战士们饿得皮包骨头,战斗力几乎归零。旅长王震和政委王恩茂急得团团转,四处找粮救急。当时,湖南应城有个廖复初,家里世代靠膏盐矿发家,土地多,粮食囤得满仓。他家在当地算得上大户,日子过得比普通村民宽裕不少。廖复初年轻时念过书,心眼直,对村里的事挺上心。他祖母廖老太太管家,精明能干,村里人都敬她三分。 那年,鄂北行署专员李实找到廖家求援。部队饿得不行了,急需粮食撑下去。廖老太太一听,二话不说,决定帮忙。她觉得国家有难,家里有粮不能捂着。廖复初带着人从粮仓搬出1000担粮食,折算下来足有10万斤大米,还搭上些猪羊蔬菜,硬是给359旅解了围。 这1000担粮不是小数目,对廖家来说也是一笔大开销。但当时局势乱,廖老太太和廖复初都明白,救部队就是救国家。他们没多犹豫,组织人手把粮食送出去。送到359旅驻地时,王震亲自接见,感动得不得了。这批粮食让部队缓过劲来,吃饱饭的战士们很快恢复了战斗力,后来还打了几场硬仗。这件事在当时不算什么秘密,359旅的人都记得廖家的恩情。可谁也没想到,这份恩情后来竟成了廖复初的“罪证”。 解放后,政治风向变了。1951年,土改运动轰轰烈烈,廖复初因为地主身份被盯上。他家有地有粮,自然成了斗争对象。更糟的是,他年轻时当过自卫队队长,负责护村治安,有人举报他“反革命”。其实那支自卫队就是些村民凑的队伍,拿几杆土枪守村子,没跟解放军作过对。可举报信一封接一封,查不清真假,法庭也没细究。加上他借粮给359旅的事,反倒被说成“拉拢部队、包藏祸心”。结果,他被判无期徒刑,直接进了牢房。 39年,人生最长的等待。廖复初从壮年熬到老年,监狱里干过苦力,吃过不少苦。他不认罪,总觉得当年帮部队是好事,怎么就成了罪?他一直盼着能翻案,可那年头没人听他喊冤。狱友换了一茬又一茬,他头发白了,腰也弯了,但心里那口气没散。 1990年,廖复初因为年纪大、身体差,提前出狱。39年的铁窗生活结束,他终于自由了。可他没急着回家享受,而是想着找回公道。他听说王震还在世,当年359旅的旅长,如今是国家副领导。他想,王震肯定记得那1000担粮的事,也许能帮他洗清冤屈。可一个普通老头哪有门路联系大领导?幸好,他碰上了老战友马希良。 马希良当年在359旅当过随行作家,知道借粮的来龙去脉。听完廖复初的遭遇,他气不过,主动帮他写信。信里把45年前的事写得清清楚楚,还请王震查查廖复初的案子。廖复初自己也写了封信,简简单单提了那1000担粮,语气里满是不甘和期待。两封信寄出去,他心里没底,但总算迈出了这一步。 真相浮出水面 王震收到信后,愣了一下。45年前的日子不好过,那1000担粮他是真记得。他没拖,马上让人去查。调查组成立后,翻档案、找证人,忙活了好一阵。结果发现,廖复初的自卫队压根没干过坏事,就是护村的乡勇。他借粮给359旅的事,也有人证物证,纯属援助部队,连地下党那边都查到他帮过忙。那些“反革命”的罪名,全是当年乱扣的帽子。 王震看了调查结果,直接批示:撤销原判,给廖复初平反。1991年,当地政府带着平反通知和一点补偿金找上门。廖复初拿到文件,眼泪止不住。他等这一天等了39年,终于证明自己没做过亏心事。补偿金不多,他拿来修了房子,日子好过点,但他更在乎的是那份清白。 平反后,廖复初日子平静下来。他常跟马希良写信,聊聊过去的事。马希良劝他放宽心,别老揪着以前的苦。他也试着释怀,可心里总有点疙瘩。1993年,王震去世的消息传来,他在家点了盏灯,默默坐了一夜。他知道,没王震点头,他这辈子可能都等不到平反。 廖复初后来跟人说,当年借粮是真心想帮忙,没想过会换来牢狱。他不恨谁,就是觉得命运太会捉弄人。他这辈子,从地主到囚犯,再到平反,像坐了趟过山车。历史这东西,说不清谁对谁错,但总算给了他一个交代。

0 阅读:280
墨舞风华姿

墨舞风华姿

墨舞风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