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增敏时任50军150师448团8连指导员。 1979年3月6日,对越自卫反击

冷山冷山 2025-04-18 09:29:56

冯增敏时任50军150师448团8连指导员。

1979年3月6日,对越自卫反击战进入第三阶段。

当时,我军见教训越南的目的已经达到,便对外宣布撤军,在撤退过程中,大部分部队还是比较顺利的。

但冯增敏所在的150师448团出了意外。

按照上级的部署,50军150师配属41军作战。

为了加强指挥,副军长关豁明率工作组进驻150师,150师的所有重大决定,都要经过关豁明点头。

在撤退方案的选择上,150师师长刘同声认为,现在150师已经基本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只要沿着3号A公路返回,安全撤回国内就是胜利。

但副军长认为,截止目前,150师取得的战果不如兄弟部队,为了扩大战果,他建议150师448团沿着那嘎、朗庄、三龙、505高地、灵黄一线清剿回国,因为这条路线还有很多越军。按照副军长的计划,448团在撤退途中,还可以清剿残敌、收缴物资。

师长听了这个撤退方案,脸色微变,据他所知,对越自卫反击战初期,这条路线就是41军121师的穿插路线,这里地形复杂,121师在这里吃了不少亏。

师长担心448团从这条路线撤退,可能也会和121师一样,中了越军的埋伏,就不赞成这个撤退方案。

不过副军长坚持从这条路线撤退,身为师长的刘同声也只能服从命令。1979年3月12日上午,448团2营在那嘎南侧遭到了大批越军的伏击,损失较大。

考虑到2营大部分是新兵,战斗力较弱,448团团部就向师部请示,能否改变撤退路线。师长见地形和敌情对448团均不利,决心转入防御,准备救出2营。

谁知副军长竟绕过了师长,直接给448团下了命令:“只准前进,不准后退,振作精神,决心要大。”

这就导致448团完全陷入困境,2营损失惨重。

团长认为,师部和驻150师的军工作组有矛盾,没有协调好,这才导致448团2营付出惨重代价。

为了营救2营,团长避开了师部和军工作组,他命令1连、8连前往营救2营。没想到在营救2营的路上,这两个连遭到了大批越军的伏击,混战中,1连、8连伤亡了不少人,而且还被数倍于己的越军牢牢包围。

3月13日晚,41军给150师发报,询问150师能否在14日完成回撤,副军长起草了一个含糊不清的电报,说150师448团有部分人员不能按时抵达。

由于电报内容含糊其辞,41军再次发报追问,为什么448团有部分人员不能到齐?

副军长又报告了448团失散人员的位置,在电报末尾还加了一句:“我部可于14日撤回。”

这样,上级就同意150师于3月14日撤回。

由于150师其他部队已经陆续撤退了,被越军包围的2营、1连、8连就等不到援军。

1连、8连与越军血战数日,情况越来越糟糕,粮食已经吃光,弹药也差不多消耗完了,许多战士身上都带着伤。在这种背景下,8连指导员冯增敏把战士们全部聚在一起,说:“要不我们向越军投降吧!”

此话一出,战士们议论纷纷,有的脸色大变,甚至直呼冯增敏的名字:“冯增敏,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1连连长李和平也说:“我不同意投降。”

冯增敏早有预料,他顿了顿,说:“援军应该不会来了,要是不投降,我们全都要死在这里!”

“怕死就不会当兵了。”有战士又反驳道。

冯增敏看了一眼周围的战士,说:“我知道你们都不怕死,我也不怕死,这里的200多人都可以死,但死也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再坚持下去,除了平白丢失性命,还有什么?你们想想,你们死了,你们的家人怎么办,谁来照顾他们?事到如今,只能投降了。”

听了这番话,所有人都陷入沉默。

见大家都不说话,冯增敏又开口:“我是指导员,听我的,放下武器,投降,出了事情我负责。”

李和平也说:“我也赞成。”

随后,冯增敏、李和平等202人就向越军投降。

这起投降事件十分恶劣,要知道,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我军只有239人被俘,其中448团219人。

而1连、8连的投降人数就达到202人,在当时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后来,中越两国在交换战俘时,冯增敏、李和平等人被释放回国。

经军事法庭审判,冯增敏、李和平被开除党籍和军籍,并以投降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副军长被降职、师长被降职调离,后来50军的编制也被撤销。

出狱后,每次谈到这起投降事件,冯增敏总说:“我当时也是迫于无奈,我也是为了这200多个家庭。”

有人认为,冯增敏保住了这200多个家庭,他的行为没有错。但也有人认为,不管怎么说,投降就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冯增敏的行为不应该被原谅。

另外,副军长关豁明是抗战初期的老八路,打过鬼子,参加过辽沈、平津等战役,抗美援朝战争中,他长期战斗在38军,打过第一至第五次战役,表现也不错,没想到却在越南战场栽了跟头,实在令人叹息。

0 阅读:16
冷山冷山

冷山冷山

冷山冷山,欢迎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