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伴随解放军在台海的全向、持续的近逼,岛内的“鸵鸟蛋”终于被砸破了。近期,在顶在“台独”老巢上的解放军机舰的巨大压力下,台军的“鳖头”开始从瓮中探出,但还没来得急透上几口气就再遭受重大挫折。 据岛内多家媒体报道,4月16日一架编号1604的“经国”号IDF型双座战机在澎湖马公机场降落时突然发生爆胎事故,导致起落架折断,该战机伴随阵阵浓烟直接倾斜在机场跑道上。
这是澎湖一周内第二架同型战机发生爆胎事故。 而17日上午在距离大陆最近的新竹基地,一架“幻影-2000”战机也在起飞过程中突发机械故障紧急放弃起飞。
也就是说,在连续两天时间内,台军两个空军基地全部发生战机事故,这还是在解放军在台海仍然属于较低烈度的行动背景下发生的。 澎湖群岛是台空军所谓“第一战术战斗联队”的驻地。 因为解放军在沿海的机场可以做到5分钟突破台湾海峡所谓“中线”,10分钟进入台本岛上空,所以台军在澎湖部署了三大主力战机中唯一可以做到在5分钟之内起飞的战机IDF战机。 为了能及时应对解放军战机的突袭,台军在澎湖的“天驹部队”共装备了12架IDF战机。 但由于妥善率的关系,能够正常执行任务的只有10架,这次再爆了2架,就只剩下了8架战机。 岛内“军事专家”称,屡屡发生爆胎事故的原因是在两岸关系紧张之际,战机出勤次数频繁,加上“天驹部队”机队战机数量少,出勤率又高,使得战机故障率增加。
所谓蟑螂不会只有一只。17日上午在距离大陆最近的台军新竹基地,一架“幻影-2000”战机也在起飞过程中突发机械故障放弃起飞。 新竹基地是台军所谓“第二战术战斗联队”,是距离大陆最近的本岛空军基地。 台媒在分析台军战机事故频发的原因时称,“在两岸维持高频率的空中对峙的情况,让空军部队人机面临严峻考验。” 说白了就是被解放军给拖垮了。这些事情当然不是偶然的,联想不久前台军竟然胆大妄为地派出了F-16V进入金门附近空域,尝试对解放军战机进行跟监。结果是被歼-16直接“火力警告”。但这些事情也表明了台军开始加大军事行动的密度,不排除台当局这些军事动作背后有人在操纵。既然鳖已经出洞了,那我们就成全它好了。解放军开始行动了,过去24小时34架次战机“集结”台海。
据台“防务部门”公布的截至4月17日6时过去24小时内的台海周边空域动态,当日解放军共出动了34架次战机进入台海,其中14架次战机从中部及西南方向抵近台岛。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即抵近台岛数量的战机占整体进入台海的战机数量比例较小,只有41%(14:34)。这是一个比较反常的情况。那么问题在哪?肯定我们没有突破所谓“中线”向台岛进逼不是放缓了近逼态势,而是正在进行一种“集结”演练。 事实是从当日上午8时30分后有21架次战机进入台海,但真正突破所谓“中线”的只有1架战机。
当时大部分的战机正在台海中线附近进行“队形编组”、“集结”演练。 所以,对于岛内这些“台独”分子来说不要以为不绕岛了就是好事,这种“集结”待击才是真正的噩梦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