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世界局势似乎是越来越不太平了,尤其是常年开战的加沙地带,当地老百姓原本期盼已久的停火谈判似乎进展的并不顺利。 4月13日传出消息,在开罗举行的巴以加沙停火谈判并未取得任何进展。 这个消息让加沙地区的人们再度陷入绝望,这里的人道主义救援进展缓慢,每天都有无辜的平民死于战争,人们甚至怀疑这场战争是不是真的只能止步于战争。 而这也让人们想起80年代以色列的另一场战争,当时仅6分钟就有19个导弹阵地被摧毁,更有80多架战机被击落,尤为恐怖。 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说此战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其实,人们有关于“战争止于战争”的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毕竟和谈了一轮又一轮,到底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 加沙的人们依旧缺吃少喝,孩子们带着饥饿无法接受本应该有的教育,老人和妇女这些弱势群体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每天都有人死去…… 加沙似乎成了一座以死亡为标志的城市。
根据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在4月15日发布的最新消息,过去仅仅24小时内,以色列军方在加沙地带制造的战争袭击已经导致17人死亡,另有69人受伤。 而3月18日巴以冲突升级以来,以色列军队的袭击已经让1630人失去生命、4302人受伤。 如此巨大的伤亡数字,让加沙地带的人们该怎么相信和平?他们又该怎么争取到和平?
加沙地带曾经被认为是人类摇篮之一,但是由于种族问题,以色列对居住在这里的阿拉伯人展开了种族灭绝般的残杀。 在加沙这片狭小的土地上,原有的308万人口因为战争杀戮锐减到了210万人,他们长期遭受以色列的封锁围困,无法出去,而国际救援物资也进不来。 但是即便如此,这里的人们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故土,他们用肉体对抗以色列不公正的裁决。 因为他们相信,只要还有一个人活着,他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杀戮。 尽管加沙人有着淳朴的信仰,但是这里的生活条件却一天比一天残酷。 可怜的孩子 世界各国都对以色列这种泯灭人性的做法表示谴责,可是以色列却丝毫没有收敛,因为他们背后有更大的利益团体支援,这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 在强权政治和石油利益的刺激下,美国对以色列已经提供了超过250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这些钱都变成了打在加沙老百姓身上的子弹。 那么,除了美国支援以外,以色列究竟是咋发家的?
或许真正能够给加沙带来和平的也只有战争了,毕竟曾经在中东地区发生的一次战役,让以色列的发家史彻底露了出来。 那是1982年的6月9日,中东地区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空战。 这场持续仅六分钟的战斗不仅彻底改变了以色列与叙利亚的军事力量对比,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军事革命。 这场战争就是可以载入人类军事史的“贝卡谷空战”。
在这场战争中,以色列以惊人的战损比:零战机损失,摧毁叙利亚82架战机和19个导弹阵,成为现代战争史上最具标志性电子战。 当时,叙利亚的军事系统要远比以色列有优势,他们装备了苏联提供的萨姆-6导弹。 这种导弹射程25公里,内部装有40千克烈性炸药,杀伤力极强,以色列被以往击落的战机大多数是由这种导弹给打下来的。 于是,叙利亚对这套导弹系统产生了近乎迷信的依赖,但是正是这种依赖也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以色列军方在美国的支持研发出了,专门应对萨姆-6导弹的电子对抗系统,并针对萨姆-6导弹的弱点制定了周密的打击计划。 他们用代号为“侦察员”和“猛犬”的无人驾驶飞机作为先遣部队,飞到了黎巴嫩上空,企图迷惑敌人。 叙利亚官兵信以为真,即刻用萨姆-6导弹展开了猛烈的攻势,一架又一架假敌机从天空坠落,浪费了叙利亚许多炮火。 截图来源于网络 等到叙利亚军队反过味来的时候,他们已经错过了最佳进攻时间,无人机已经完成了它们的使命——截获并传输了萨姆-6导弹雷达的无线电信号特征。 以色列立即启动“鬼怪”战机发射“百舌鸟”反辐射导弹,准确摧毁了叙利亚的萨姆-6的制导雷达。 与此同时,埋伏在贝卡谷地山脚下的“狼”式导弹也加入攻击,形成了立体的精确打击网络。
当时,以色列的作战目标非常明确:通过一次决定性打击,瘫痪叙利亚的防空能力,从而获得对黎巴嫩上空的完全控制权,为地面部队的行动提供绝对空中优势。 而以色列的这种无人机、预警机、战机和地地导弹的协同作战,帮他们实现了自己的目的。所未有的体系化作战能力。 通过“贝卡谷空战”以色列一战成名,军事实力也一跃超过了叙利亚,成为了中东地区新的军事霸主,也为以后加沙地带的遭遇埋下了隐患。
以色列的胜利给中东地区的和平敲响了警钟,这个乱使用武器的国家虽然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却给中东地区带来了更大的隐患。 咱们就以贝卡谷空战为例,来分析一下加沙地带该怎么破局。 地处于黎巴嫩东部靠近叙利亚的边境的贝卡谷地区,自古被称为“上帝之所”和“通向文明的走廊”。 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这片古老的土地却成为现代军事对抗的前沿阵地,这一点和加沙地带十分相似。
加沙地带是一条位于以色列西岸与埃及接壤的一个狭长地带,他们都是人类的发源地。 如此相似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让加沙地带也具备了部署电子军事打击设备的能力。 而如今的以色列也像曾经的叙利亚一样,盲目的崇拜军事力量,他们靠着美国提供的先进武器在加沙地带横行霸道,有恃无恐。
那么,人们能不能利用以色列的盲目自大来进行打击呢?这个答案或许可以。 如果以上两个条件具备的话,加沙地带或许也能打个翻身仗。 但是,对于生活在加沙地带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需要的或许不是战争,如果和平谈判能解决问题,也不失为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这场仗也给全世界上了一课,现代战争早就不拼人多势众了。 咱们老百姓看军事新闻总爱数坦克大炮的数量,可这场仗偏偏告诉我们,打仗拼的是脑子,是技术,是体系。 就像网友说的,叙利亚把苏联给的导弹当宝贝似的排成方阵,结果被以色列电子战飞机当活靶子打,这不就像拿着算盘跟计算机比赛吗? 这种打法让咱们看清了三个门道:现代战场是透明的,藏不住的导弹发射架就像黑夜里的手电筒;打仗不是单挑,预警机是指挥,电子战是前奏,战斗机才是主旋律。
最要命的是思维落后,叙利亚飞行员到死都没搞明白敌人在哪,这种代差比武器代差更可怕。 有军迷开玩笑说,这场仗像是未来战士穿越回二战战场,但笑过之后得想想,咱们的防空体系要是遇上这种降维打击怎么办? 现在咱们的火箭军早学精了,导弹车会打游击,雷达站也能发挥作用,这才是真本事,更关键的是自主研发。
贝卡谷地的教训告诉我们,再好的武器交给不会用的人也是烧火棍,打仗不是打游戏,没有复活键,一次判断失误就得用命买单。 所以现在解放军天天搞红蓝对抗,把官兵逼到绝境再练绝处逢生,这种狠劲才是真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