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近期与中国签署的45份合作协议标志着该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向,彻底告别了长期以来的"竹子外交",不再充当美国在东南亚的附庸国,而是选择了一条更加自主独立的发展道路。这一历史性转变不仅将重塑越南的国家战略,更将改变未来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
虽然中越暂未公布这些协议的细节条款,但能确认,其中涉及互联互通、海关检验检疫、农产品贸易、国防、科技、文体、民生、地方等诸多领域。从其丰富程度来看,堪称一个装得满满的“全家桶”。
越南的"觉醒"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长期以来,越南奉行所谓的"竹子外交",在中美之间灵活周旋,试图从各方获取最大利益,而这种策略确实也为越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红利。
根据越南统计局的人口数据,截至2024年中期,越南国内人口已经破亿,而这将为越南制造业提供庞大的廉价劳动力。
这几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去中国化”开始加速,美国的苹果、耐克、瑞典的爱立信、德国的阿迪达斯、韩国的三星、日本的东芝陆续关闭了在中国的工厂选择去东南亚建厂。
用人成本低廉的越南顺势就承接了这部分外企资源,同时还为外企投资给予了极大的优惠政策,比如对于年销售额达到5亿美元,或者提供3000个以上就业岗位的企业,越南政府将给予“四免九减半”的特殊优惠政策。
种种原因加持下,外企在越南投资的热情空前高涨,当时就有西方媒体为越南造势,称越南将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美国更是对越南这个“去中国化”支点寄予厚望。
然而尽管大量外企受越南优惠政策及种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将企业迁出中国。但在随后的全球疫情影响下,越南出台了极为严格的防疫措施,大量外企倒闭,苹果耐克都面临着断供的风险,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相比之下,中国却能以极快的速度控制疫情,让企业恢复正常运转,因此,有一部分美国公司选择将工厂从越南撤出迁回中国。
更现实的是,虽然美国想要将制造业产业链移出中国,但除了纺织业以外,越南承接的一些高科技半导体工厂,执行的仅仅是零部件组装环节业务,相应的核心零部件,比如镜头、触摸屏等全部都不是越南制造,反而严重依赖中国提供的制造业零部件才能完工。
到2023年7月,越南的出口数据连续五个月大幅下滑,全国范围内超过4万家纺织工厂停工,到2024年,情况也并没有好转。
为什么越南制造业会遭遇如此严重的危机?原因其实并不复杂。
首先是基础设施的落后,越南国内连南北贯通的高速铁路都没有,运输成本高,运输效率低。其次是能源不足,越南严重依赖水电、风电、光伏这种不稳定的发电方式,仅2023-2024年的夏季,北部工业园区就多次遭遇严重断电,严重影响工厂生产进度。
而越南因技术问题,至今没有找到解决能源问题的好办法,只能不断从中国进口电力资源,目前越南北部工业区几乎完全依赖中国南方电力“输血”。
如今外贸依旧是越南GDP最重要的增长极,出口占越南GDP比重的90%,但受部分外贸企业搬离的影响,越南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和前两年的高速增长相比差距明显。在此情况下,美国依旧是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场,去年对美国出口额到达1400亿美元。
只是这一切在美国“对等关税”政策之后被打破了,46%的惩罚性关税精准打击了越南的“七寸”。一旦46%关税落地,耐克阿迪越南工厂,每双鞋成本骤增18美元,GDP增速或从8%腰斩至4%,数百万工人面临失业。
越南也不是没向美国“服软”,而且还是第一个低头的国家,越南总理范明政亲自赴美谈判,提出对美国商品“零关税”,还准备扩大美国进口量。但美国就此拿捏住了越南,一方面要求扩大进口美国能源、农产品,平衡双边贸易;同时还要越南供应链必须全面去中国化。
这些带有明显"经济殖民"色彩的要求,引发了越南政府的强烈反弹。越南或许能同意扩大美国进口量,然而全面去中国化,就是把“竹子”往死里逼,原因无他,中越经贸关系早已超越简单的“代工伙伴”。
中国连续20年稳居越南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连续四年突破2000亿美元。而从越南海关统计数据来看,2024年越对华货物进出口达2052亿美元,其中越对华出口约612亿美元,自华进口1440亿美元,对华贸易逆差828亿美元。
虽说是中越存在巨大贸易逆差,但看看越南对华进口的1440亿美元商品,其中60%是电子元件、机械设备和纺织原料,这些正是越南对美出口1420亿美元,服装、鞋帽、电子产品的“生命线”,若中国切断供应链,越南工厂将如断电的机器般停摆。
而越南对中国的依赖,还远不止于此。中企在越直接投资超25亿美元,华为、小米在河内设立研发中心;越南30%的5G基站都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甚至越南工业用电的35%都是由中国南方电网跨境输送。
这种情况下,“竹子外交”战略已经失灵了,毕竟如果越南要想维护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稳定,保护自身发展的核心利益,与中国共享产业链的好处远高于向美国乞求关税豁免。
4月15日,中国和越南共同发表了“关于持续深化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快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
此次,中越签署的45份双边合作协议更是得到了外界的重点关注,虽然官方暂未公布这些协议的细节条款,但能确认,其中涉及互联互通、海关检验检疫、农产品贸易、国防、科技、文体、民生、地方等诸多领域,堪称一个装得满满的“全家桶”,其影响远超表面数字。
而除了中越贸易以外,中越合作的其他领域,尤其是交通合作的进程也在迅速推进。据越南建设部的最新消息,中越之间的三条跨国标准轨铁路项目正在加快进度,其中,老街-河内-海防-广宁铁路预计将在2025年12月开工。
相比之下,美国在湄公河地区多年的"民主基建"项目却几无实质进展。而且在半导体产业链方面,中国企业已在越南海防市开建8英寸晶圆厂,帮助越南从简单的"组装车间"向产业链中游迈进,创造大量高技能就业岗位。
这45份协议对东南亚区域秩序的影响不言而喻,不仅打破了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在东南亚的围堵格局,也将加速东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越贸易额在协议签署后首日就飙升40%,越南在会后声明中强调"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
而美国白宫显然已经气急败坏了,特朗普直接声称,中国与越南的合作是在“搞垮(Screw)”美国。
作为东盟第三大经济体,越南这次转向的深层逻辑在于其认识到了经济发展与地缘政治的内在联系,经济依附必然导致政治从属,而越南作为中国的邻国,无法在完全隔绝中国的情况下实现产业升级,越南选择拥抱区域合作而非遵从美国指令,正是对自身发展道路的理性思考。
而越南的这次转向也必将引发多米诺效应,影响到邻国的战略选择,思考如何在大国博弈中维护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