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华为5G被禁止参与“核心”竞标,甚至就连他们在英国的市场份额,

嘉林国际 2025-04-18 11:35:22

2020年1月,华为5G被禁止参与“核心”竞标,甚至就连他们在英国的市场份额,都被责令“限高”。 五年后,又一家中企被英国政府“特殊针对”。 这家中企便是“敬业集团”,中国钢铁界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

可即便是“钢铁龙头”,面对英国的百般算计,终究还是折戟沉沙。

近日,斯塔默政府为了“特殊照顾”敬业集团,让敬业集团哪怕顶着每月超7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近700万的亏损,也不允许敬业集团关闭两座高炉中的其中一座。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英国可谓是将“威逼利诱”演绎到了极致。 斯塔默 首先,英国议会专门针对敬业集团“量身打造”《钢铁行业(特别措施)法案》,以此警告敬业集团胆敢关闭哪怕一座高炉,等待他们的将是英国政府介入,出面接收英国钢铁公司。 届时,这家属于中企的英国钢铁公司,将被英国政府强行“国有化”。 这意味着,事情一旦发展到这一步,敬业集团先前为了收购该公司所投入的5300万英镑,以及近六年来追加的超过12亿英镑的运营费,将全部打水漂。 换算下来,损失将超过121.25亿人民币。

而英国仅凭临时颁布的一份“法案”,便可以“白嫖”这一切。 这就是英国的作风,丝毫看不到所谓的“契约精神”。 其次,中企管理层人员若选择“不配合”,结局只有两个:一个是“认罚”,把罚款交了。另一个,则是管理人员可能面临最长2年的监禁。 换句话说,敬业集团哪怕想要“壮士断腕”、掀桌子,决定“不陪玩了”。那么,英国高铁公司管理人员将直接承担“巨额罚款”,乃至监禁的后果。 明摆着,英国政府这是不让敬业集团甩掉英钢这个“巨大的包袱”。

由英国商务大臣乔纳森·雷诺兹“带头”,一众保守党议员、官员开启“花式整活儿”,污蔑敬业集团计划“破坏”英钢。 他们直言,敬业集团之所以要关闭钢铁公司其中一座高炉,是因为他们在执行“破坏”英钢的计划。 至于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英国无法实现“钢铁自由”,最终只能选择依赖从中国进口。 最后,英国政府还不忘给自己“描白”,把自己装成“受害者”,做法着实很“幼稚”。

包括英国《泰晤士报》等英媒报道称,英国政府正在考虑安排、出动“皇家海军”战舰,为装运着英国钢铁公司高炉所需煤炭的运输船提供护航,避免运煤船遭到海上劫持。 表面上看,好像英国为了保住“高炉”做出了“伟大的让步”,竟派出皇家海军战舰全程护航,而且护送的还是运煤船。 但是,细思下来,这件事简直就是“胡扯”。 试问,英国钢铁公司本来就亏损,再安排英国皇家海军的军舰护航,护航期间战舰产生的“巨额成本”算谁的身上?

肯定还算在敬业集团的身上。 所以,英国放出这个“消息”本身,不是在想着怎么解决问题,而是在试图刺激英国民众的情绪,将敬业集团架在“道德”火架上烤,让后者无法顺利关停英钢“高炉”。 不得不承认,英国为了“照顾”敬业集团,当真是机关算尽、煞费苦心。 问题来了! 敬业集团想要关闭英钢仅存的2座“高炉”中的1座,真的像英国高层所言,是为了“破坏”英钢钢铁产能,最终逼迫英钢从中国进口钢材吗? 真相,究竟是什么?

其实,敬业集团收购英钢这件事,本身是赚钱生意。 2019年时,英国钢铁公司(简称,英钢)在连续亏损的第九年,终于宣告破产。但留下来的却是一地鸡毛的烂摊子。 不仅有超过5000工人等待安置,而且每天亏损更是超过600万人民币。

当时,英国政府想把“英钢”卖出去,但问了一圈下来,除了敬业集团之外,根本就没有买家愿意“接盘”。 当时的英钢月亏损2亿人民币。试问,谁扛得住? 无奈之下,英国政府才将英钢交给敬业集团。 但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敬业集团在接手英钢后,通过生产流程优化、技术革新,以及借着敬业集团作为中国钢铁“龙头”,长年拓展欧洲市场打下来的“根基”。

英钢竟在2019年年底,实现了扭亏为盈。盈利金额达到1600万英镑,虽然与巅峰时期相比不值得一提,但放在连续9年亏损的英钢身上,绝对不亚于一场奇迹。 但是,敬业集团也确实“时运不济”,刚刚收购英钢,便赶上了一系列“黑天鹅事件”。 三件“黑天鹅事件” 第一件“黑天鹅事件”就是新冠。 2019年,敬业集团刚刚接手英钢。“新冠”突然来了,打了敬业集团一个措手不及。 紧跟着,便发生第二件大事。

第二件“黑天鹅事件”,即英国“脱欧”。 2020年1月30日,欧盟突然不想再与英国纠缠了,于是果断结束了双方的“七年之痒”,批准、同意了英国“脱欧”这件事。从此之后,英欧分道扬镳、不再是一家人。 这也意味着英国出口到欧盟的钢铁产品,再也享受不到“关税”的照拂。 可即便如此,在先后经历新冠、英国“脱欧”等打击之后,在敬业集团带领下,英钢还是在2021年2月,再次摆脱亏损,实现了扭亏为盈。

第三件“黑天鹅事件”,大毛与二毛“互殴”。 一年后,也就是2022年2月底,一场“大毛与二毛”的战争,直接推高全球能源价格。 英钢对能源价格一向敏感。 于是,这一年,英钢从“扭亏为盈”,再次陷入亏损状态。 第四件“黑天鹅事件”,特朗普决定对进口美国的钢铝征收25%关税。 从特朗普决定对钢铝征收25%关税的那一刻起,英钢的结局其实已经注定了,这也是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

由于前期的投入还没有回本,而且即便想要出售“英钢”,恐怕都卖不出“成本价”。 所以,敬业集团才准备关停英钢的一座高炉,以期待能撑得更久一些。 但如今看来,英国政府既然强势插手,这件事很难做成。 从敬业集团收购英钢之后,这一路走来,敬业集团其实一直在努力盘活“英钢”。但奈何这几年“黑天鹅事件”太多了,而且每一起事件对英钢而言,都是致命性的打击。 所以,如今其实也到了“壮士断腕”,甚至“断臂”的地步。

至于英钢的未来,如果英国政府继续咄咄逼人的试图压服敬业集团。恐怕到头来,敬业集团会逐步撤出,最终选择放弃英钢。 英国为何这么重视英钢? 外界普遍认为,如果英钢“倒了”,英国将成为所有G7国家当中,唯一一个“钢铁不自由”的国家。 所以,太丢面子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 英国其实一直想从敬业集团手中收回英钢。 但奈何一连串“黑天鹅事件”,让英钢成了“赔钱货”,而且越赔越多,看不到再次扭亏为盈的希望。

所以,英国忍住了,一直没动手抢夺英钢。 更直白一点讲,英国其实是将英钢“寄养”在敬业集团这里,早晚会收回来的。 套用英国商务大臣乔纳森·雷诺兹的话讲,“从我个人角度讲,我是绝不允许中国公司染指英国的钢铁行业”。 这就是英国的“内心写照”。 至于这一次,英国为何心态“破防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当欧洲向“战争经济”转型的那一刻起,英钢存在本身,哪怕暂时不在英国的手里,但英国也有“参与谈判”,从“战争经济”带来的产业红利中分一杯羹的资格。 但是,敬业集团哪怕只是“关停”1座高炉,本质上也是削弱了英国参与谈判、瓜分“战争经济红利”的筹码。 更何况,一旦这座高炉被关停,谁又能保证敬业集团在未来,不会关停最后一座高炉? 所以,英国才非常紧张。

再直白一点讲,别管敬业集团是否出售“英钢”。 或早或晚,英国必然抢走“英钢”。 因为,随着整个欧洲向战争经济转型,“英钢”这种战略级企业,必须也必然由英国或英国信任、指定的公司接手,而敬业集团显然“不符合”要求。

0 阅读:32
嘉林国际

嘉林国际

国际大小事,一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