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定调,婉拒俄罗斯提议,蒙古国幡然醒悟,批准天然气管道过境。中方为什么婉拒了俄罗斯有关天然气管道建设的新提议?中俄蒙天然气管道建设有了怎样的新进展? 因为蒙古国坚持所谓“第三邻国”的外交政策,与西方持续靠拢,这也导致蒙古国内对“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过境建设,一直持谨慎态度。不过随着事态的发展,如今情况开始出现了变化。
事情的转变首先是源于俄罗斯态度的变化,按照计划,中俄蒙的这条天然气管道,应该由俄罗斯与蒙古国合作建设,但是蒙古国始终没有下定决心,导致进度非常迟缓。 于是俄罗斯开始坐不住了,在今年2月份,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对外透露,俄罗斯通往中国的新天然气管道项目已经启动,并且已经进入可行性论证阶段,但是这条管道并不经过蒙古,而是经过哈萨克斯坦进入中国境内。 换言之,俄罗斯打算抛弃蒙古国,转而与哈萨克斯坦合作。 不过俄罗斯的这个新提议,却意外遭到了中方的婉拒。 4月15日,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了相关管道的建设问题,他明确表示,中俄天然气管道通过哈萨克斯坦是不可行的,因为那里只有一条已经超载了的天然气管道。
中方为什么要拒绝这份提议呢? 这背后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中国本身就要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进口天然气,如果俄罗斯的天然气也从这里过境,就要与这些国家形成直接竞争,这不是中方想看到的局面。 第二,中国在塔里木盆地、甘肃省以及山西省都有开采天然气,因此总体来说,中国的西部并不缺天然气能源,而是要将天然气往东部输送,因此再从西部建设一条新的天然气管道,路途遥远,成本过高。 当然,虽然中方婉拒了俄罗斯的提议,但是这并不影响中俄的能源合作。张汉晖大使也明确表示,中国进口商对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兴趣浓厚,预计2025年俄罗斯对华供应量或将超过2024年的水平。 而蒙古国方面在可能出局的情况下,也开始着手推进天然气管道的建设。日前,蒙古国国家鉴定委员会已经批准了“联盟东方”天然气管道项目。该管道全长958.6公里,经过蒙古国的6个省份和22个县。
对于中俄蒙3国而言,这条天然气管道都是意义非凡的。 首先,中方与俄罗斯扩大能源合作,丰富了能源进口渠道,也有助于减少中国对海上运输路线的依赖,降低风险,同时也有应对美国施压制裁的手段。在特朗普首次发动中美贸易战期间,中方曾一度停止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长达一年之久。 其次,对俄罗斯而言,在流失了传统欧洲市场后,向中国出口能源,是俄罗斯解决能源出口和经济问题的唯一选择。 最后,蒙古国拥有了这条天然气管道,不仅可以保障自身的能源供应,每年还能获取不菲的过境费用,对于蒙古国改善经济条件,也是有着直观好处的。 因此这样一条中俄蒙三赢的项目,早就应该快速落地,不过未来是否还会出现新的变数,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