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河南村民屈西怀上嵩山采药时,在石缝中发现一块黄纸片。他以为是包点心用

历史瞭望之眼 2025-04-18 12:07:24

1982年,河南村民屈西怀上嵩山采药时,在石缝中发现一块黄纸片。他以为是包点心用的黄纸,谁料伸手去拿时,发现这玩意居然挺硬。 1982年,那可是改革开放刚露头角的时候,全国上下跟炸了锅似的热闹,可河南省有个犄角旮旯的小村子,时间跟那儿悠悠闲闲地散步呢。屈西怀,一个地道的庄稼汉,天天往山上窜,就跟那草药有不解之缘似的。老话说得好:“勤劳的人天不欺。”估摸着就是这股子倔强劲儿,让他一不小心就撞上了个千年的老秘密。 那天早上,嵩山还披着层薄纱,小草小花上都挂着露珠,闪闪发亮。屈西怀哼着小曲儿,走在那条闭着眼睛都能摸到的山路上,眼睛跟雷达似的扫来扫去。您猜怎么着?石头缝里露出点儿黄不拉几的东西。他以为是哪家小孩包点心剩下的黄纸呢,正要伸手去拿,硬邦邦的!使劲儿一拽,还是个长方形的金属片! 这金属片得有36厘米长,8厘米宽,薄得跟纸似的,可沉得跟块金砖一样。屈西怀一抹上面的土,嚯,金光闪闪差点儿没闪瞎他的眼。上面刻的字密密麻麻的,屈西怀虽说读书不多,但也觉得这字不简单。于是,他揣着这宝贝“金片”,一溜烟儿跑回家,找他那读过书的表叔问去了。表叔眯缝着眼,左瞅瞅右看看,突然蹦出一句:“这玩意儿,说不定是武则天的私房宝贝!”你瞧,金简上刻的字儿,提到了久视元年七月七日,还有个叫胡超的道士,这不是明摆着武则天想长生不老嘛! 这事儿跟长了翅膀似的,嗖嗖地在村里传开了,连山东那边的文物贩子都闻讯而来,俩人一合计,掏出个大数目——1000块大洋,想买这金疙瘩。在那会儿,这笔钱对农村家庭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可屈西怀这家伙,脑瓜子清醒得很,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块黄灿灿的金子,很有可能是改写历史的宝贝疙瘩。 结果呢,屈西怀大手一挥,把这金简献给了国家,国家也挺够意思,给了他1500块的奖励。 现在啊,这金简就在河南博物院的玻璃柜里躺着,成了九大明星展品之一。它不光展示了武则天的厉害,还讲了一个普通人面对大钱诱惑时,心里那杆秤有多正。屈西怀这名字,可能不是人人都能记住,但他的事儿,就像一面镜子,照出这么个理儿:真正的宝贝,不是金子银子,而是对文化和历史的那份敬重。

0 阅读:85
历史瞭望之眼

历史瞭望之眼

站在高处,瞭望历史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