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一名地下党被捕,遭受酷刑后主动交代组织架构及12人名单,特务看了后心头一惊:这可让我们怎么抓?
这位地下党名叫盛超群,1919年出生于四川(今重庆)云阳桑平乡桃树坪,他自幼喜爱文学,特别是喜欢读鲁迅的文章,他一直梦想着成为鲁迅那样人,用正义之笔,激发人们的爱国之心。
不过,受到当时环境的影响,盛超群主动放弃梦想,毅然投笔从戎,在1936年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了第14期学员。
而在盛超群抵达南京学习不久,学校就迁到了武汉,他也跟着全校师生来到了武汉,在武汉学习期间,他进一步接触进步书籍,接受了先进的思想,整个人都有了质的飞跃。
1938年,盛超群经李公朴介绍,成功抵达延安,并前往延安抗大学习,毕业后奉命返回四川云阳从事地下工作,而他也发挥出了自己的专业优势——宣传先进思想。
也正因为宣传先进思想,他在短短三四年时间里,就先后两次被捕入狱,但他毫无畏惧,始终都没有改变自己的理想信念。
1944年,为了更好的宣传先进思想,经组织批准,盛超群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法学院万县分院新闻系报业专修科,成了《中外春秋》刊物的编辑。
在此期间,他充分发挥职务优势和个人专长,及时捕捉国内外信息,刊发大量人们关心的问题和知识,同时他还积极邀请专家撰文,增加刊物的影响力。
他用正义之笔,让敌人胆颤心惊又恨之入骨,比如1946年年初,他曾在万县发行的《春秋新闻》上,刊发了一篇揭露国民党贪腐的文章。
这篇文章让老百姓了解到国民党的腐朽,但也激怒了敌人,时任万县警察局长甚至猖狂地叫嚣,“要用手中的枪给盛超群放血”。
但由于盛超群当时是《春秋新闻》总主笔,而且他还巧妙运用敌人之间的内部矛盾,因此即便敌人对他恨之入骨,却也无可奈何。
此后,盛超群继续刊发了大量揭露敌人贪腐的文章,并且还指出敌人的真实姓名,恼羞成怒的敌人决定让《春秋新闻》停办。
得知这一情况后,盛超群深知胳膊拧不过大腿的道理,只能默认这个事实,不过他依旧坚持呐喊,在停刊前的最后一刻,1947年11月21日出了《春秋新闻》最后一期报纸,上面只有一句话:
“记者笔上一点墨,老子枪上一点血!”
除了这句话外,整篇报纸都是空白的,而这句话是谁说的呢?是勒令他停刊的万县警察局长艾兴权的话。
当时,盛超群原本准备了整篇报道,但当时的报社社长段启高坚决反对,认为这样会招来敌人的疯狂报复,还会连累其他人。
经过反复权衡,最终去掉了原本打算刊发在报纸上的大篇幅报道,只留下这么一句话,可这句话却彻底让万县沸腾,警察局长艾兴权更是气得不行,发誓要让盛超群好看。
不过,在多方人士的帮助下,盛超群成功离开万县,平安抵达了重庆,来到重庆后,盛超群并没有选择躲避,而是专门在重庆汉宫茶园召开了记者会,进一步揭露了万县的腐败情况。
这也导致,各类报纸纷纷刊登了指责万县警察局长艾兴权等人的新闻,艾兴权等人一时之间陷入到舆论的漩涡之中。
1948年2月,盛超群不顾个人安危,只身返回万县,打算继续从事宣传工作,可他刚已抵达万县,就被敌人抓获了。
随后,盛超群遭受了惨无人道的折磨,敌人要求他供出组织的情况,但盛超群始终只字不提,坚决没有向敌人屈服。
1948年5月,盛超群被押送到重庆渣滓洞,敌人继续逼他招供,在接连被酷刑折磨后,盛超群有了新的想法,既然敌人往死里整他,他也要让敌人群魔乱舞。
很快,一份详细的组织架构和人员名单就出现在盛超群脑中,他反复思考没有漏洞后,就假装受不了酷刑向敌人交代了,可敌人看到名单后却心头一惊。
原来,盛超群说自己是云阳地下组织负责人,他们即将开展一场大型暴动,为了显得逼真,盛超群还编出了详细的计划以及责任分工。
最关键的是,他把云阳当地的警察局长等头目共12人名单说了出来,盛超群打算让敌人狗咬狗一嘴毛,敌人起初看见这个名单时有点害怕,因为他们不太敢抓这些人。
为了稳妥起见,敌人把这份名单交到了特务头子徐远举手中,没想到,徐远举看了后非常兴奋,他认为自己钓到了大鱼,连忙下令实施抓捕。
一时之间,云阳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纷纷被抓了起来,用“鸡飞狗跳”来形容当时的情况,一点都不为过,云阳当地彻底乱了起来。
等人都抓到后,敌人就开始了审讯,要说他们对自己人也是非常的狠,各种酷刑全安排上了,这些人可是遭了老罪了。
但他们确实不是地下党,而且那份所谓的暴动计划就是盛超群一个人编的,所以任凭特务们怎么打,这些人也没招出来,徐远举想要的内容。
也是直到这时,徐远举才意识到,盛超群的供述可能有问题,连忙把这些人带到渣滓洞中,让双方见面对质,这才确定盛超群的话都是编的。
徐远举自然是气得不行,但他也无可奈何,这些人打都打完了,还能怎么样,不过徐远举也下定决心,要杀害盛超群,1949年11月14日,让敌人恨之入骨的正义之笔盛超群英勇就义,时年3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