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美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对军事一窍不通的政客,整天嚷嚷想着从实力地位出发跟中国

懂王动态圈 2025-04-18 14:01:49

现在美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对军事一窍不通的政客,整天嚷嚷想着从实力地位出发跟中国对话,对中国的军事实力嗤之以鼻。而五角大楼则是另一副面孔,对中国是慎之又慎,军官纷纷变成“中吹”,一提起跟中国打仗,都是美军要付出多大多大的代价,甚至有吃败仗的可能。如果说一个国家能够让整日飞扬跋扈的美军开始向往和平,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这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强大到让美军害怕了,而坐镇后方的政客则继续吹牛皮,反正真打起仗来,死的是前线的美国大兵,丝毫不耽误自己发财。

冷战刚结束的时候,美国的航母舰队牢牢控制着全球制海权,动不动跑到其他国家附近搞军事威慑。上世纪90年代的台海危机,美国仅仅派出2支航母舰队,就给解放军带来了沉重的压力,美国航母舰队耀武扬威的横穿台湾海峡,当时的解放军找不到有效的反制方法。一支美国航母舰队,配备40多架第四代战斗机,防御半径超过700千米。 而当时全中国只有20多架刚才俄罗斯进口的苏-27战斗机,且配备的航电、导弹与美军的F-14舰载机存在明显差距。而当时解放军装备的空射型反舰导弹,射程在30到80千米左右,且只能以亚音速飞行,而载机只有轰-6与歼轰-7,轰-6的载弹量与航程足够,但突防能力太差,在没有取得制空权情况下出动,只能沦为美军超视距空空导弹的靶子。 至于歼轰-7,虽然拥有一定的超音速突防能力,并且能够以超低空飞行的方式增加突防成功率,但当时歼轰-7还未形成战斗力,且数量较少,难以组成足够规模的攻击群,哪怕歼轰-7成功突破了外围F-14舰载机的拦截,发射的少量鹰击-8反舰导弹,依然很难突破美军标准-2舰对空导弹的拦截。

在当时,全世界也只有俄罗斯配备了射程超过500千米的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其他国家普遍装备射程100千米以内的亚音速反舰导弹,攻击缺乏空中掩护的小舰队够用,对付拥有完善防御体系的航母舰队就不够看了,攻击方哪怕能动用足够数量的载机与导弹,依靠数量优势冲垮美军航母舰队的对空防御网,其突防过程中的损失依然会高到无法承受,很难组织起第二次同等规模的攻势,而美国手中的航母舰队却超过10支。 因此想要以较低的损失率有效攻击美国的航母舰队,必须拥有一种射程超过1000千米、且突防能力足够强的导弹,并且这种导弹必须拥有极高的精度,具备变轨能力,能够在美军航母以30节航速不断机动的情况下,准备命中目标。

想要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苏联选择的提高导弹的速度,压缩美军防空体系的反应时间与拦截窗口,并且超音速导弹的撞击动能更强,命中目标后即便无法击沉航母,巨大的撞击力依然有可能损伤航母龙骨与动力设施,令航母失去维修价值。而美军则选择研发亚音速隐身反舰导弹,通过隐身外形与低空突防的方式,躲过外围舰载机与中层防空导弹的拦截,待到敌方发现来袭导弹的时候,只能依靠近程防空系统做最后一搏。 亚音速导弹的撞击力虽然不如超音速导弹,但是飞行过程更节约燃料,射程普遍高于超音速导弹,并且亚音速导弹飞行时的红外信号特征更低、机动变轨更方便,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突防效果。 以上世纪90年代的眼光来看,隐身反舰导弹的突防效率并不比超音速反舰导弹低,且提升射程更容易,对动力系统的要求更低。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舰载雷达截获低空隐身反舰导弹的概率越来越高,并且各种高性能光电传感器的上舰,也让舰载近防武器能够有效拦截隐身反舰导弹,以中国的1130近防炮为例,配备独立运作的光电感知系统和红外追踪系统,能够有效追踪5-10公里内的各类隐身小目标,超高的射速对亚音速导弹的拦截成功率超过90%。 隐身亚音速反舰导弹的下限较高,但是上限不高,导致在对付现代化航母舰队的时候变得力不从心,当美国、日本都开始研发各种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时候,已经说明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发展上限更高。

只不过,美国和日本在过去很长时间内,并没有承受来自海上航母舰队的压力,因为全世界最强大的航母舰队就在自己这边,因此美日在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的领域起步较晚。反而是中国在美国强大航母舰队的压力下,早早启动了高超音速导弹的研发,如今已经成果斐然。

0 阅读:3665

评论列表

用户98xxx48

用户98xxx48

7
2025-04-18 21:18

政客不用上战场,但军人要上战场

AA小东

AA小东

5
2025-04-19 09:07

军方需要要军费

猜你喜欢

懂王动态圈

懂王动态圈

紧跟“懂王”步伐,把握时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