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乐十年秋,郑和宝船刚泊泉州港,就有人禀告:“大人!三艘粮船水手全都脖颈肿得像熟瓜,汤水难咽!没法行船了。”郑和眉头一皱,耽误了向永乐帝献宝的日期,恐怕所有人都性命不保。 1405年开始,为宣扬明朝国威、拓展朝贡贸易及巩固外交关系,永乐帝朱棣开始派郑和下西洋。 郑和摸着桅杆上的盐霜,突然想起去年在占城见过的毒藤——那玩意沾上皮肉就起脓包。泉州港的海风裹着咸腥味,病号舱里此起彼伏的呻吟比浪涛还瘆人。随船医官抖着手扎针,银针刚碰到肿得发亮的喉咙,脓血就滋到舱顶上。 “找赤脚大夫!要会治瘴气的!”郑和踹开舱门,腰间的鎏金罗盘撞得叮当响。这罗盘是朱棣亲赐的,指针永远指着紫禁城方向,就像悬在头顶的刀。泉州知府连夜绑来三个疍民巫医,老妪抓把海藻在炭盆里烧,烟雾熏得人直流泪。有个水手突然咳出团带刺的鱼骨,喉咙当晚就消了肿——原来是在马六甲吃了毒鲀鱼籽。 船队困在港里的第七天,锦衣卫的快马送来了密旨。黄绸上朱批淋漓如血:“腊月前麒麟不至,尔等皆填海眼。”郑和攥着圣旨的手直发抖,南洋带回来的长颈鹿正在福州口吐白沫,这“祥瑞”要是死了,两千多条人命都得陪葬。 码头上搬运宝货的苦力突然骚动起来。木箱摔裂处滚出几十颗夜明珠,混在里面的南洋干粮早发了霉。郑和蹲下捻起块长绿毛的椰蓉糕,突然笑出声——去年苏门答腊进贡的“仙果”,运到京城时烂得比粪坑还臭。所谓万国来朝的盛景,不过是把发霉的吃食和快病死的牲口当宝贝。 深更半夜,郑和溜进泉州天妃宫。供桌上摆着三年前他行香时留下的玉圭,烛火映着妈祖像似笑非笑的脸。外头传言他靠皇帝赐的三件宝贝镇海怪,其实每次遇险都是跪在这里赌咒发誓:“若能活命,定拆了这劳民伤财的戏台子!” 可天亮还得指挥船队出海,毕竟九族性命都拴在龙椅上。 开拔那日,二十个病愈的水手被扔在泉州港。他们脖颈上留着蜈蚣似的疤,抱着知府赏的糙米痛哭——留下是等死,出海也是喂鱼。郑和站在宝船楼阁上,望见三保街的炊烟被海风吹散。这条因船队驻扎形成的街道,瓦缝里还卡着前年留下的南洋贝壳。 后来《星槎胜览》里写:“永乐十年冬,船队献麒麟于朝,百官称贺。” 没人提那路上病死的三百民夫,也没人问为何祥瑞入京半月就暴毙。郑和第七次出海前,偷偷把御赐罗盘沉进闽江,铜绿斑驳的指针永远停在了正南——那是苏门答腊的方向,是他唯一能自己做主的地方。
明朝永乐十年秋,郑和宝船刚泊泉州港,就有人禀告:“大人!三艘粮船水手全都脖颈肿得
摄影圣典
2025-04-18 14:53:13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