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之间的“口水战”突然升级。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给中国起了新的称呼,而中方则反手给美国扣上两顶帽子。这场你来我往的口水战,已经超出了外交的范畴,中方也很少在外交场合如此直白露骨地批评一个国家。这次中方不再温文尔雅,而是针锋相对,透露出的是什么信号?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堪称4月的天,说变就变。4月初,他宣布对全球加征“对等关税”,对中国商品税率一度飙升至145%,但短短十天后便紧急豁免手机、电脑等20类商品关税;结果又宣布“没有豁免,而是启用新关税”,然后将对华商品关税提升到245%。国家政策如此儿戏,真就是草台班子行为;而且这种反复不仅不能证明特朗普是硬汉,反而暴露他被中国搞破防了,尽管白宫嘴硬说,球在中国脚下,但谁都知道,压力完全在美国这边:美债收益率飙升至4.49%、股市暴跌、家庭年均多支出1900美元,更暴露其“极限施压”策略的破产。
为了证明自己的政策,特朗普一直宣称,在等待中方主动来电示好,结果被晾到现在。中方不仅不理会,还转头与欧盟、东盟达成合作,将美国“孤立”在外,恼羞成怒的特朗普随即在社交平台将中国定性为“敌对贸易国家”,扬言报复。这个名称实在别扭,既然是敌对,怎么会有贸易?这种“求而不得便掀桌”的逻辑,本质是一种焦虑,是为了甩锅。
美国中期选举临近,国内通胀高企、制造业回流无望,民众对经济的不满已突破临界点,民调显示72%美国人认为关税战“伤害自己”。为转移矛盾,特朗普试图将中国塑造成“经济敌人”,声称“用胜利赢得尊重”。但这种煽动性叙事掩盖不了一个现实:中国对美出口仅下降3%,而美国对华高科技封锁反而倒逼中国芯片自给率突破80%,美国对华依赖没有降低,中国经济却在明显的去美国化!
现在美国需要面对一个新的常态:中国不但在贸易上不想吃亏,在嘴上也不想吃亏了。面对特朗普的威胁,中央港澳办主任夏宝龙用八个字定调:“以战止战、以武止戈”。这不仅是抗美援朝精神的历史经验总结,更是当下实力的宣示。中国稀土产能占全球90%、新能源车出口占全球六成、半导体产量达全球四成,这些“硬实力”让中方有底气喊出“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为了回应美方的言论,中方这次对美国抛出了两个新外号,“乡巴佬”、“野蛮人”,就是对美国的针锋相对。“乡巴佬”直戳美国单边主义的粗鄙与短视——万斯用“乡巴佬”来歧视中国人,特朗普公开羞辱其他国家“Kissing my ass”,这种粗鄙的行为,才配得上“乡巴佬”的称呼;而“野蛮人”则暗讽其无视国际规则、滥用“国家安全”的霸权行径。外交部驻港公署更补刀:“野蛮人永远别指望等到中国的电话”。
特朗普搞出来的幺蛾子实在太大了,卸任后的拜登罕见公开抨击特朗普,直言其“上任不到百天就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能让82岁的睡王都坐不住,懂王做的事情算是前无古人了:关税战让盟友离心离德,欧盟取消对中国电动汽车关税、日韩加码对华投资,连英国都呼吁“对美去风险”。若放任特朗普“疯魔”,美国恐沦为“经济孤岛”,闭关锁国不再是梦。
拜登的焦虑也折射出美国的困境:对华“规则竞争”难敌中国“体系破局”。中国联合68国启动WTO临时上诉机制、推动RCEP落地,而美国却绕开多边框架搞“小院高墙”。更致命的是,美元霸权出现裂痕——人民币跨境支付单日破5万亿、沙特推进石油人民币结算。特朗普的“关税核弹”非但未能遏制中国,反而加速了全球“去美元化”。
中方将美国称为“野蛮人”、“乡巴佬”,也是在道义上抢占高地,师出必有名,讨逆檄文已经发出,我们必须要做点事:美国筑墙,我们就架桥;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我们就以“稀土+数字人民币+区域合作”构建非对称优势。《华尔街日报》都出面提醒特朗普:“大多数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中国,而非美国”,这种经济吸引力注定美国无法孤立中国。
从现在的局势来看,中美博弈的结局,不取决于谁“压倒”谁,而在于能否重塑包容性秩序。中国不复制美国的联盟体系,而是以“双循环”激活内需、以“一带一路”连接南南合作。美国若继续沉迷“霸权瘾”,终将耗尽软实力。 一场口水战,实则是新旧秩序的碰撞。这场博弈没有硝烟,却决定未来十年世界的走向;下一次见面,中国会称呼美国为什么,将注定这场贸易战最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