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打了3年多,虽然两军交战的主战场位于陆地,但海上战场的博弈也不容忽视。而

世界热点风向标 2025-04-18 15:46:59

俄乌冲突打了3年多,虽然两军交战的主战场位于陆地,但海上战场的博弈也不容忽视。而恰恰是面积并不算大的黑海,让昔日被不少人视为“全球第二军事强国”的俄罗斯丢尽了面子。有人做了统计,仗打到现在,俄罗斯海军四大舰队之一的黑海舰队,已经有约三分之一的各类舰艇被乌军击沉,其中就包括俄军寥寥无几的远洋作战力量,即“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或许是终于认清了自家海上战力早已“上不得台面”,莫斯科方面终于开始有动作了。

据俄媒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圣彼得堡举行的海军发展会议上宣布,将投入巨资重新武装俄罗斯海军。按照计划,俄政府将在未来10年内,为海军提供约8.4万亿卢布的资金,约合1009亿美元,以用于打造各类新型舰艇,一大目标就是要让俄罗斯海军的远洋综合作战能力得到实质性提升。

怎么样?花费上千亿美元巨资重建远洋海军,听上去是不是挺霸气侧漏的呢?但具体算下来,这上千亿美元是在未来10年内分批划拨,平均一下也不过就是每年约100亿美元。即便这每年约100亿美元的资金,都被毫无保留地用于新舰建造工作,其实也并不很充裕。

就以中国055型万吨大驱为例,其单舰造价约合8.3亿美元,100亿美元差不多能造12艘055型舰。而对于手握四大舰队的俄罗斯海军来说,其需要打造的新型舰艇种类很多,如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小型导弹舰、两栖攻击舰、核潜艇和各类辅助类舰艇。如果每年100亿美元的造舰资金,要以“雨露均沾”的方式摊到所有类型舰艇的身上,我们就不难发现,普京政府批的钱其实还是很有限的……俄罗斯基本仅剩核潜艇还能拿得出手 好吧,抛开俄罗斯仍显囊中羞涩的财政状况不谈,仅从普京提出的“让俄罗斯海军的远洋综合作战能力得到实质性提升”这一目标来看,其显然是清楚地认识到了一件事,那就是过于依赖核动力潜艇所带来的“片面、单一的远洋海上战力”,难以有效应对当下和未来的挑战。一支真正具备“综合作战能力”的蓝水海军,一定是因全面发展而拥有健康的状态,大中吨位远洋水面作战舰艇的研发和建造工作,绝不应被忽视。

仔细观察并对比一下中俄两国海军,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于,今天的中国海军越来越像冷战期间国力达到巅峰期时的苏联海军,而俄罗斯海军却越来越像早期的中国海军。我们知道,战后早年间的苏联海军严重缺乏大中吨位水面舰艇,且并不怎么被政府高层重视,在所获得的军费 毕竟,相比起航空母舰和导弹巡洋舰等大型水面舰艇,潜艇的研制和采购成本都较低,可用花费较少的形式快速打造出远洋作战力量。

然而,无论是二战大西洋战场上,纳粹德国海军因过度依赖“狼群战术”、水面舰艇严重不足而破产的海上破交战;还是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海军因水面舰艇“不给力”,只能派遣4艘大型常规潜艇硬闯美军海上封锁线,结果其中的3艘都被美军反潜力量逼到上浮投降。这些都表明,一支发展不均衡的海军,注定不可能拥有真正的远洋综合作战能力。

苏联海军一度成为全球第二强 “古巴导弹危机”结束后,苏联领导层明显对海军、尤其是对大吨位水面作战舰艇的发展加大了重视。在苏联国力巅峰期的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前期,一票具备当时全球一流水平的大型驱逐舰、导弹巡洋舰和载机巡洋舰纷至沓来,且苏联海军还开始积极发展航空母舰,一度成为仅次于美国海军的“全球第二强大的蓝水海军”。中国海军双航母战斗群

而看一看如今的中国海军,在手握两位数核动力潜艇的同时,我们的水面舰艇也有着长足的进步。“神盾”驱逐舰总量接近50艘、远洋护卫舰也有40艘以上、拥有2艘现役航母和1艘待服役航母,这些都让我们成为了今天的“全球第二强大的蓝水海军”。如果不是国家解体,或许当下中国海军的姿态,正是当年苏联海军的一大阶段性发展目标。吨位和战力都很有限的俄军小吨位舰艇

至于说今天的俄罗斯海军,则回到了苏联海军早年间的老路上,在典型的“空、潜、快”近海岸防体系下,发展不足千吨且缺乏远洋作战能力的小型水面舰艇,排水量5000吨以上的新型大型护卫舰和驱逐舰基本为0。所谓的“远洋作战手段”,基本仅剩核潜艇这一张牌。略带夸张地说,俄海军现在的状态,确实很接近早年间实力不济的中国海军,二者简直就是“调转了一下地位”。 普京重建俄海军的难度非常大

于是乎,终于意识到了海军装备体系畸形的普京政府,究竟能否让俄罗斯海军重振雄风呢?只能说,起码未来10年内很难。正如“30年陆军,50年空军,100年海军”这句话所说的那样,作为绝对的技术密集型军种的海军,需要长期且持续地高强度投入才有可能建成。即便俄罗斯海军当下还有着不少“家底”,但想回归苏联时期的蓝水海军状态,仅凭这1000亿美元出头的资金,怕仍是远远不够……

0 阅读:0
世界热点风向标

世界热点风向标

风向标指向世界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