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很多老人还是喜欢扎堆聊聊天,打打牌,毕竟闲下来总得找点乐子。 有些老人却格外安静,几乎不跟人来往,让人忍不住猜测:家庭有事?还是性格孤僻? 其实,社交圈越来越小,可能只是生活习惯问题。
01 之前交过的一些朋友,实在是有问题。 现实中,很多人看似喜欢社交,其实心里早已打了退堂鼓。 毕竟交朋友,不光是聊天吃饭那么简单,更多时候,还要容忍对方的脾气、性格,甚至一些不可理喻的小毛病。 而有些老人,对社交这回事儿,实在提不起兴趣。 这不是性格孤僻,而是被曾经的“朋友”伤怕了。 表面看似亲密无间,实际上却暗藏虚伪、两面派,背地里还喜欢嚼舌根。 试问,这样的朋友,谁还能交得下去? 人生走到一定阶段,发现所谓“真朋友”是稀缺品,那些自私、虚伪的人,压根不值得花心思维系关系。 与其浪费时间在这种人身上,不如留给自己,多做点喜欢的事情,反而自在。 交友成本高,还不一定有回报。很多老人看透了这些,干脆选择独处。 不是他们怕孤独,而是不想再重蹈覆辙。
02 喜欢独处的生活。 有些老人独自生活,却丝毫不感到孤单。 他们每天都有满满当当的安排,打工赚钱、读书看报、练练乐器,甚至锻炼身体。 忙得不亦乐乎,哪里还有空去跟人寒暄客套? 现实中,很多人误以为独处就是孤独,殊不知那些真正会安排生活的人,独处反而是享受。 独自泡壶茶,翻本旧书,或者摆弄一下心爱的乐器,这种平淡却充实的生活,才是他们真正的快乐源泉。 更何况,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时,身体会分泌多巴胺,让人充满愉悦感。 这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比虚伪的社交强多了。 喜欢独处并不是“性格孤僻”,而是懂得如何经营自己的生活。 与其勉强去迎合不合拍的社交,不如安安静静做个自得其乐的“孤独者”。 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03 喜欢清静,不爱喧嚣。 有些人天生就不喜欢人多的场合,尤其是退休后的老人,更是受不了聒噪的日子。 听到一群人叽叽喳喳,脑袋就像装了蜂窝一样嗡嗡作响,心烦意乱。 遇到这种情况,他们宁可一个人待着,图个清净。 可偏偏有另一类人,完全相反。 一刻也不能闲,巴不得天天扎在人堆里,哪怕聊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聊得热火朝天。 要是没人陪,立马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好像整个人都没了魂儿。 这种性格上的差异,往往让喜欢社交的人觉得,那些不爱热闹的,是怪人。 现实里,我们判断别人是否正常,总是以自己为标尺。这其实挺自以为是的。 说白了,安静的人未必孤僻,热闹的人也未必快乐。 人与人不同,硬要说清静派是怪人,实在太狭隘。 人各有性,活得舒服就好,何必强求一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