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细亚大观中的东三省:黑龙江黑河瑷珲旧影

帝梦聊历史 2025-04-18 17:10:46
民国黑龙江黑河风光之二《亚细亚大观》1934年2月刊116回 图一:瑷珲城内东南隅的楼阁,是建于清光绪末期的魁星楼,1900年,沙俄侵略者烧毁了全城,只剩下了此楼。 图二:一户农家院内供桌的场景,当时的风俗,在正月元旦的第一天,早上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将神像放置到供桌上,摆放到院内,焚香拜神,全家人三跪九叩,保佑一年的平安。 图三:在瑷珲城内,道路旁可以看到残雪混在泥泞之中,远处有一座瞭望塔。 图四:一户人家的门前,户主为兆氏,门亭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不过围栏的栏杆却有些俄罗斯的风格。 图五:在瑷珲城内的一户人家门口,女主人抱着一个孩子,旁边站着两个女孩,身上都穿着过年的新衣,中间的小女孩胸口绣着:“长命百岁”四字,左侧的门上贴着门神,门框上的对联写着:“不偏不私大同国”的内容。 图六:当时的东北百姓,在过新年的时候,都会在庭院里栽种偶数的松树,大约是借松树常青寓意来祝福健康平安、家业兴旺。 图七:黑龙江边,此时正是严寒冬季,江面上早已冻的结结实实,白茫茫一片,当时的最低温度已达零下三十七度 。 图八:黑河北安镇北部的郑家窝村,这户人家的房屋很有古风之韵,房屋庭院空阔,很是整洁,两侧还各竖着一根大烟囱。 图九:在雪原的某处村落,一座木屋建造了一半,这都是利用白桦树的树干,剥开树皮,形成圆木层层搭建,这种建筑方式都是来自于俄罗斯人。 图十:在黑河境内,岛崎役治看到一处水井,一只长长的木杆,靠在支撑桠上,悬着一根长绳伸入井内,这就是最早见于《庄子·外篇·天运》中的桔槔,文中写道:“且子独不见夫桔槔者乎? 引之则俯,舍之则仰”,这是一种利用杠杆原理汲水的工具。

0 阅读:0
帝梦聊历史

帝梦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