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它买瓶水,居然被套走隐私?某高校团队进行一场测试,上海28所高校内的45台自动售货机,仅有5台没有采集顾客个人信息,而强制性的信息绑定已经违反相关法规,也成为信息泄露的隐患…… 根据潇湘晨报4月17日报道,上海高校团队做了个细思极恐的测试——45台校园自动售货机里,40台都在悄咪咪当“偷窥狂”。 买瓶三块钱的矿泉水,竟要抵押手机号+微信号+人脸信息,这哪是自动售货?分明是自助式隐私收割机! 这些“心机”机器把刷脸支付设置成默认选项,学生刚凑近扫码口,摄像头就自动开启“人脸采集模式”。 更绝的是支付成功弹窗里,藏着芝麻粒大小的隐私条款,看完得用上显微镜,可你要敢点“不同意”,连瓶水都别想拿到。 某些机器的骚操作堪称“隐私集邮”——既要你关注公众号,又要绑定银行卡,最后还要对着镜头比剪刀手。 高校测试数据显示,超9成机器在支付环节强制获取非必要信息,把《个人信息保护法》当摆设。最离谱的是某机器竟要求学生上传学生证照片,美其名曰“校园专享优惠”,实则把学生信息当白菜囤。 当你的支付习惯、行动轨迹、生物特征被打包成数据包,可能明天就会出现在诈骗电话剧本里。安全专家提醒,售货机的系统防护十分脆弱,不足以保护个人信息。 不过对付这些“隐私刺客”也有妙招:遇强制刷脸立马切现金支付,碰到要关注公众号直接转身走人。每妥协一次,其实就是在给黑产市场投币。 这场校园里的隐私攻防战给所有人敲响警钟:当买瓶水都要抵押人脸,我们离“透明人”还有几瓶可乐的距离?
用它买瓶水,居然被套走隐私?某高校团队进行一场测试,上海28所高校内的45台自动
慕儿聊历史
2025-04-18 18:31:1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