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身亡,慈禧震怒,派曾国藩前去彻查。不料,曾国藩拖延

历史海大富 2025-04-18 19:55:11

1870年,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身亡,慈禧震怒,派曾国藩前去彻查。不料,曾国藩拖延数日才动身,审讯时也是一言不发。主审官员密报慈禧:再查大清就完了。 马新贻这人,出身山东菏泽一个穷回族家庭,1821年生的,从小就靠死读书翻身。1847年中了进士,混进官场,早年在安徽当知县时就出了名,铁面无私,谁的面子都不给。1858年,太平天国打得南方鸡飞狗跳,他被派去安徽收拾烂摊子。那时候他带兵打仗,愣是把乱七八糟的局势稳住,战功不少。1868年升到两江总督,管着江苏、安徽、江西三省,位高权重。可他这人做事太硬,动不动就得罪人,地方上的豪强和官场里的老油条都看他不顺眼。 到了1870年8月22日,南京演武厅搞了个军事演练,马新贻想借这机会露一手,振奋下士气。演练搞得热热闹闹,士兵们操练得有模有样。谁也没想到,就在快收尾的时候,乱子来了。一个叫张汶详的家伙带着人冲出来,趁乱捅了马新贻一刀。这刀下去,马新贻当场血流满地,没多久就咽了气。张汶详被抓后嚷嚷着是为私人恩怨报仇,可这事听着怎么就那么蹊跷呢? 消息传到北京,慈禧气得七窍生烟。马新贻可是她看重的大将,这么不明不白死了,朝廷脸面往哪搁?她赶紧下令曾国藩去南京查个水落石出。曾国藩这人,当时是直隶总督,名头响得很,当年也干过两江总督,对江南的事门儿清。慈禧觉得他靠得住,肯定能把这事办利索。 可曾国藩接到命令后,愣是磨蹭了好几天没动窝。这拖拖拉拉的劲儿,把朝廷急得直跳脚。好不容易到了南京,他审案子时更离谱,坐在那跟哑巴似的,几乎不开口。朝廷催得紧,他还是那副不温不火的样子,查案进度慢得跟乌龟爬似的。这态度让人纳闷:他到底在想啥? 查着查着,曾国藩发现这案子不简单。张汶详嘴上说是私人恩怨,可马新贻得罪的人太多,线索乱七八糟。马新贻当总督时,对付太平天国的余党一点不手软,好多地方势力恨他入骨。他还跟朝里一些大佬不对付,那些人巴不得他早点完蛋。曾国藩心里清楚,真要挖下去,保不齐会扯出一堆不能碰的东西,搞不好朝廷都得跟着晃。 这时候,主审官员郑敦谨也坐不住了。他查出点眉目,觉得这事牵连太大,弄不好会出大乱子。于是他偷偷给慈禧写了封密报,说再查下去大清就得玩完。这话听着吓人,可具体啥意思,没人知道。曾国藩那边呢,估计也嗅到了风声,干脆把步子放得更慢。 朝廷催得急,曾国藩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结案。他抓着张汶详“私人恩怨”这理由,把案子匆匆了结。1871年4月4日,张汶详被凌迟处死,算是给这事画了个句号。可这结果谁都看得出,太敷衍了。朝里朝外议论纷纷,有人骂曾国藩不作为,有人猜他是不是知道啥不敢说。郑敦谨这边,结案后没多久就辞了官,跑回老家再也不掺和这些腌臜事。曾国藩呢,继续当他的大官,可这案子的阴影一直没散,直到1872年他病死。 这案子到最后也没查透,民间说法一大堆。有人觉得就是张汶详报仇,没啥花头;有人怀疑背后有大鱼,可惜没证据。甭管咋说,马新贻这事暴露了晚清那会儿官场多烂,权力斗争多脏。一个总督死了,表面上是命案,底下藏的却是那时候的乱象和人心。 再说马新贻这人吧,能力是真有,可脾气太硬,得罪人太多。他在两江总督这位置上,干了不少实事,像整顿吏治、打击乱党,可也因此树敌无数。张汶详捅他那一刀,可能是个人恩怨,但谁敢说没人暗中使劲?曾国藩拖延查案,八成是看出这水太深,怕把自己搭进去。慈禧震怒归震怒,可她也没真逼着查到底,说明她也忌惮啥。 这事过去一百多年了,史书上记载不多,留下的全是问号。晚清那会儿,国家已经烂到根儿上了,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各种势力勾心斗角。马新贻的死,不过是这乱世里的一小出戏,可这出戏演得够悬,够让人琢磨。

0 阅读:211
历史海大富

历史海大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