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心痛了!北京大学副教授陈昊去世,年仅42岁,太年轻了!死因疑曝光。 他的经历很简单,没有出国留学过,从大学到工作只在两个学校待过一个是北京大学,一个是中国人民大学。 但陈教授堪称著作等身之人,写过的专著,发表的论文、书评等等,真的是长长的一列,让人惊叹!而且在我们外行看来,那些作品太复杂。这得花多少个白天和夜晚才能写出来。 简单和复杂,集于一身。不容易。 有人说陈教授疑脑梗去世,可能还是太累了。 陈老师在的是北大,评职称更难,我看到很多“985”教授博导到北大自动变副教授,现在不少大学“非升即走”,年轻教师一天也不敢躺平吧。 工作重要,也要注意身体啊。
大学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1评论】【10点赞】
拔总
论文并没有多少用,教授也是老师,上好课才是第一。
du 回复 04-20 13:19
理工科的论文,代表了作者对问题思考的深度(一定的广度),这对教学非常有好处。有对前沿的认知,就知道学科发展的特点和方向,对教学对指导学生有好处的,因为这代表了对学科领域“认知高度”。
铭舜 回复 04-20 18:08
有你这境界和心态,其就不会成为浓缩人生专家了。这叫做人不配职称(教授),必有所失,失的是命。
Hss
我家孩子一工作就躺平,不做班主任不写论文不搞课题,明确表示不去争职称,以前老是说他不求上进,现在看他工作没压力,过着佛系的生活觉得也蛮好。
用户10xxx65 回复 04-21 20:19
专心上课不是躺平。
用户10xxx65 回复 04-21 20:18
没有对不对。只是每个人的选择。单纯凭学术水平,都应努力。可好多人评上教授,文章是自己独立完成的?
小花
论文数量等于工作压力等于寿命折损
铭舜 回复 04-20 18:13
最主要还是学识不渊博,写篇论文超辛苦。最终成就其当上浓缩人生专家。
用户10xxx83
读书读的把命赔了,那读书的意义也没多大了
JKC 回复 04-19 20:46
一个哥俩吃饭把命搭上了,那吃饭的意义也没有多大了
福田心耕
现在以有形的论文等形式成果取才,造成很多死拼物质性的人,包括投机客成了高级人才,多病、早死都是很正常的事。而真有内涵的人才却不断被边缘化,因为内涵、形而上的成就是无形的,不被承认。你应与哪类人交朋友?与后者交朋友明显会心情放松、融洽、愉悦得多,行为也会更多考虑周围人和环境利益,即更有德得多。
大盘计算所所长
现在年轻人早死比较多,原因就是家里有点钱,孩子从小吃不健康食物太多了,体质下降导致的。钱少的家庭只能自己买新鲜肉菜做饭吃,不健康食物吃的很少,孩子反而体质好。
用户14xxx45 回复 04-22 07:11
你说的不是亊实,相反有钱人更讲究饮食健康。
大盘计算所所长 回复 用户14xxx45 04-22 10:13
这些年爆发户般的有点钱人(素质不高,且年轻时也困难)的孩子从小就有很多零花钱,他们不可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总是买不健康食物吃,见过太多了。要是几代都是有钱人的,倒是不一样。
心安是归处
诶——
用户16xxx88
评职称,一是职数,二是关系,三才是科研成果。只有科研成果,难以上去。
杰哥
关老子叼事
用户18xxx78
大部分人卷狠了不长寿。
用户18xxx09
评职称,懂得都懂。
寒风吹来
科学家真苦
JKC 回复 04-19 20:49
搬砖不苦?
用户43xxx32
太累了……我发现好多学术教授很年轻就因病去世,太费劲了肯定是
用户10xxx74
学校养人
梁阿
现在还有几个教授在意上好课?
5plus5
心梗脑梗,坏人可能有秘方,下药便犯,应列为国家一级侦办案件,查原因,采取对策。
铭舜 回复 04-20 18:22
大国教授不计其数,其不过是茅坑里的一堆粪而已,你还想着去惊动安保局?
木其石马
一事无成,死不足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