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在第37届金鸡奖颁奖盛典上,获得了最佳导演奖,可没想到当奖项颁 给他时,却遭到了众多网友的愤慨,为张艺谋打抱不平.... 2024年第37届金鸡奖上,陈凯歌凭借《志愿军:雄兵出击》摘得最佳导演桂冠,然而这一刻却引发了一场意料之外的风波。当颁奖嘉宾念出"陈凯歌"三个字时,他的一举一动都被放进了公众的显微镜下。 陈凯歌从座位起身的那一刻,整个会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按照惯例,获奖者通常会先向周围的人致意,然而陈凯歌的表现却让现场气氛微妙起来。刘德华作为华语影坛的重量级人物,坐在陈凯歌旁边向他鼓掌祝贺,却只换来陈凯歌一个匆匆的眼神,连基本的点头示意都没有。 更令人玩味的是,当坐在刘德华另一侧的张艺谋走过来时,陈凯歌立刻伸出手相握。这个看似平常的举动,却因为时机和先后顺序显得格外突兀。刘德华本已伸出的手尴尬地收了回去,直到陈凯歌与张艺谋寒暄完毕,才匆匆与刘德华握了一下手,仿佛只是走个形式。 陈凯歌登上领奖台后的表现同样被细致解读。他接过奖杯时,目光几乎全部放在奖杯上,对颁奖嘉宾几乎没有正眼相待。这种不经意的小动作,在电视镜头的特写下被无限放大,成为网友们热议的焦点。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艺谋领取"最佳故事片奖"时的举止。尽管他当晚未能获得最佳导演奖,但他面带微笑,向颁奖嘉宾、现场观众甚至摄像机点头致意,一举一动间透露出多年积淀的从容与礼数。 这两位中国电影界的巨匠,一个出身导演世家,一个从摄影师起步;一个早早成名,一个中年才迎来事业高峰。他们的故事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张艺谋还只是陈凯歌执导《黄土地》时的摄影师,谁能想到多年后他们会在同一个颁奖典礼上,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现场直播中,当主持人宣布陈凯歌获奖时,有细心的观众甚至听到了零星的"黑幕"声音。随后社交媒体迅速被相关话题占领,无数网友为张艺谋打抱不平,质疑评委会的专业性。一些评论区文章直指"国师"张艺谋多年来的艺术成就和对中国电影的贡献,认为这次金鸡奖的结果难以服众。 "国师"这个称号背后,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抉择。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惊艳全球,张艺谋一夜之间成为国际瞩目的焦点。奥运会开幕式结束后,一个知名品牌向张艺谋抛出了一亿元的代言橄榄枝——这在2008年是一个天文数字。 面对如此诱人的offer,张艺谋的经纪人庞丽薇自然心动不已。谁能拒绝这样的财富?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张艺谋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的理由简单而坚定:"我现在的身份是国家给的,不能拿去牟利。"尽管庞丽薇再三劝说,但张艺谋依然坚持己见。在金钱诱惑面前,他选择了"不为五斗米折腰"。 这一决定,恰恰体现了张艺谋从草根到"国师"一路走来的价值观。与陈凯歌名门之后的顺遂成长不同,张艺谋的每一步都走得格外艰辛。28岁才进入北影学习,毕业后仅仅是一名普通的摄影师,却凭借实力一步步登上了中国电影的高峰。 在第37届金鸡奖上,当雷佳音获得最佳男主角奖时,他在感言中透露了一个细节:尽管已经与张艺谋合作四次,但他却从未接到过张艺谋的电话。这看似奇怪的现象背后,是张艺谋"按剧本需求选角,不徇私情"的专业态度。 反观陈凯歌,近年来面临的争议不断增加。2023年,儿子陈飞宇的"私密照风波"不仅影响了陈飞宇本人,还让陈凯歌与陈红夫妇的一些陈年往事被重新挖掘。再加上近年作品质量参差不齐,陈凯歌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逐渐褪色。 当然,陈凯歌的专业能力仍然不容小觑。《志愿军:雄兵出击》确实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电影,展现了他在处理历史题材上的功力。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次金鸡奖的评选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回溯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导演的竞选过程,我们或许能更清晰地看到两位导演的风格差异。当时,奥组委邀请了多位知名导演参与竞选。在这场关乎国家荣誉的重要时刻,陈凯歌的表现却出人意料——他没有像其他导演那样带着团队精心准备,而是独自前往,甚至在展示环节只是悠闲地背了一首诗。这种"艺术家式"的姿态,让奥组委直言"我们不是来找诗人"。
1992年,张艺谋筹拍《活着》,邀请葛优饰演“富贵”,葛优不想演,张艺谋说:“投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