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12日,这天一大早,隆裕太后在养心殿内坐卧不安,就在这时太监大总管小德张带着袁世凯求见。隆裕太后顿时脸色苍白,就见袁世凯把《清帝逊位诏书》呈给隆裕太后。隆裕太后没读完就已泪如雨下,袁世凯也假意跟着掉了几滴眼泪。 那是1913年2月3日,隆裕太后的"万寿日"。长春宫内空荡荡的,宽敞的大殿里只有隆裕太后和5岁的小皇帝溥仪相依为命。曾经的寿辰,往往是群臣朝贺、盛况空前,而今却凄凉至此。隆裕太后看着身边的小溥仪,眼泪禁不住顺着脸颊滚落。 正当她沉浸在悲伤中时,不请自来的袁世凯突然出现在宫门口。看到袁世凯,隆裕太后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哭着问道:"如今是你跪我,还是我跪你呢?"袁世凯却装模作样地回答:"您是尊贵的皇太后,当然是我跪您。"说完,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这虚伪的敬意让隆裕太后更加悲痛,因为她清楚地知道,正是这个人亲手终结了大清的统治。 在1888年,叶赫那拉·静芬,那时还是个满怀希望的21岁姑娘,小名喜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准备参加光绪皇帝的选秀。按照规矩,谁能拿到光绪手中的玉如意,谁就能成为皇后。作为慈禧的侄女,静芬早已被告知自己将成为未来的皇后,肩负着为姑母监视光绪一举一动的重任。 然而在选秀那天,光绪拿着玉如意高兴地朝珍妃走去,完全无视了静芬的存在。幸好慈禧的得力干将李莲英及时出手,挡在了光绪面前,光绪才不得不将玉如意交给了静芬。这个插曲让静芬羞愧难当,抬不起头来。 就这样,隆裕眼睁睁地看着光绪整日与珍妃秀恩爱,心中嫉妒难耐,却又不敢声张,只能在暗地里偷偷落泪。时间久了,她终于忍不住向姑母慈禧哭诉。为了替侄女出气,慈禧竟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命令太监将珍妃推入井中溺亡。 1908年11月14日,被慈禧囚禁十年的光绪突然驾崩,隆裕听闻消息,不禁嚎啕大哭。令她没想到的是,仅仅一天后,慈禧也去世了。临终前,慈禧将年幼的溥仪抱上皇位,任命溥仪的父亲载沣为摄政王,而隆裕仅被封为"兼祧母后",尊为皇太后,上徽号曰隆裕。 1912年2月12日,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紫禁城养心殿内的气氛格外沉重。这一天,清王朝将举行最后一次朝见仪式。养心殿外,天气异常寒冷,空气中弥漫着压抑的氛围。 袁世凯照例称病不入朝,只委派外交大臣胡惟德作为代表,领着民政大臣赵秉钧、陆军大臣王士珍等人前来朝见。当太监通报"太后已到"时,胡惟德领着众大臣向养心殿走去。 不久,殿外传来通报声:"太后驾到!"众人转身,只见隆裕太后牵着5岁的小皇帝溥仪缓步入殿,走向宝座。与往常不同,这次隆裕太后不用垂帘,大臣们也无需三叩九拜,只由胡惟德领着三鞠躬行礼。 待隆裕太后和小皇帝在宝座上坐定,胡惟德上前启奏:"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因病不能上朝,特委托臣等前来向皇上和皇太后请安。"隆裕太后点点头,说道:"袁世凯为朝廷鞠躬尽瘁,为皇室出力不少。他为皇室争取到如此优待条件,也实在不容易。今天我就按照南北议和的条件,颁布诏书,实行退位,让袁世凯去做好善后事宜罢。" 说到"退位"二字,隆裕太后眼圈发红,几乎要落泪。殿下大臣们面面相觑,场面一时凝固,尴尬异常。这时,御前太监将早已准备好的退位诏书捧至御案。 在这生死存亡之际,隆裕太后心中涌起无尽悲痛。祖宗两百多年的基业,最终要在自己手中断送,日后如何面对地下的列祖列宗?想到这里,她由抽泣变成嚎啕大哭,嘴里喊着:"祖宗啊祖宗……" 这一幕感染了在场的大臣们,许多人也开始用朝服袖子抹泪。作为领班大臣的胡惟德干咳几声后,对哭得伤心欲绝的隆裕太后说:"太后,如今大局已经如此,还望太后保重。太后英明睿智,顾全天下百姓,保全皇室上下,臣等深感太后恩德,一定不会辜负太后和百姓的期望。如今优待条件已定,还请太后放宽心,安心退养。" 听了这话,隆裕太后反而哭得更伤心了,她将退位诏书紧紧攥在手中,泪珠几乎打湿了诏书。此时,胡惟德取出袖中一份南方议和代表伍廷芳发来的电报,故作惊慌地奏道:"太后,您先别哭!我这里还有南方革命党发来的一份紧急电文,要向太后奏报!" 一听到"革命党"三字,隆裕太后打了个冷战,慌忙止住哭声问:"电报里说什么,是不是革命党又要变卦?"胡惟德展开电报念道:"万急。南方伍廷芳代表电:今日经参议院同意,如15日下午12点之前清帝不逊位,则收回优待条件。此布,即转北京。"
1912年2月12日,这天一大早,隆裕太后在养心殿内坐卧不安,就在这时太监大总管
戴梦维沐沐
2025-04-18 23:26:53
0
阅读:34